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世博会即世界博览会,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综合性世博会,另一种是专业性世博会。
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世博会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最初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主为,后来逐渐变为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成为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
扩展资料:
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热闹非凡的气氛中开幕,在占地9.6万平方米的展区中,展览用的桌子总长约有13公里,在23个星期的展览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刚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负责协调管理世界博览会的国际组织是国际展览局,英文简称为BIE。国际展览局成立于1939年,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其章程为《国际展览公约》。该公约由31个国家和政府代表于1928年在巴黎签署,分别于1948年、1966年及1972年作过修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世界博览会
世博会一般指世界博览会(大型国际性博览活动),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The World Expo generally refers to the World Expo (large-scale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 activities), the World Expo is an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 organized by the host government or entrusted by the government to organize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have a greater impact and a long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 activities.
Exhibitors present to the world the fruits of contemporary cultures, technologies, and industries that positively influence all aspects of life.)
世博会的由来:
世博会的起源是中世纪欧洲商人定期的市集,市集起初只涉及经济贸易。到19世纪,商界在欧洲地位提升,市集的规模渐渐扩大,商品交易的种类和参与的人员愈来愈多,影响范围愈来愈大,从经济到生活艺术到生活理想哲学……到19世纪20年代,这种具规模的大型市集便成为博览会(Expositions)。
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往往在庆贺丰收、宗教仪式、欢度喜庆的节日里展开交易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定期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的集会。这就是世博会的最早形式。公元5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
18世纪,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以宣传、展出新产品和成果为目的的展览会。1791年捷克在首都布拉格首次举办了这样的展览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展览会的规模也逐步扩大,参展的地域范围从一地扩大到全国,由国内延伸到国外,直至发展成为由许多国家参与的世界性博览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世博会》
世博会——世界博览会
世界博览会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综合性世博会,另一种是专业性世博会。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世界博览会(Word Exposition、world’s Fair),又称国际博览会及万国博览会,简称世博会、世博、万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世博会的起源是中世纪欧洲商人定期的市集,市集起初只涉及经济贸易,到19世纪,商界在欧洲地位提升,市集的规模渐渐扩大,商品交易的种类和参与的人员愈来愈多,影响满为愈来愈大,从经济到生活艺术到生活理想哲学……到19世纪20年代,这种具规模的大型市集便成为博览会(Expositions)。
1851年的第一届伦敦世博会就有中国的身影,当时中国广东商人许荣村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装成12捆,托运往英国,最终质压群芳,脱颖而出,独得金、银大奖。
中国政府第一次自派代表,以国家身份参加的世界博览会是1876年的费城世界博览会。当时作为中国工商业代表的人叫李圭,他是一个有智、有勇、有谋、有骨气的中国人,但湮没在那个万马齐喑的时代。李圭写了一本书叫《环游地球新录》,记录了1876年的费城世界博览会,虽然它是中国代表团中的唯一的一个中国人,但这一次正式踏足世界博览会。
首次确立主题的世博会——芝加哥世博会
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社会化生产的专业性就越强,社会生活的一切活动就变得更加有序。世博会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演绎之后,1933年美国在芝加哥举办了主题为“一个世纪的进步”(A Century of Progress)”的世博会。这是第一次有主题的世博会,要求参展者围绕一个共同的题目设计和创作自己的展品。会上展出的多是百年科技的成果,引人入胜的当数绚丽的霓虹灯景,而引起轰动的则是航空技术、有空调设施的新建筑等科技新成就。使人们看到了一个世纪以来科技的巨大进步,倍受鼓舞。从此以后,每一届世博会都确定了一个极富意义的主题。
历届主题
1933年美国芝加哥“一个世纪的进步”
1935年比利时布鲁塞尔“通过竞争获取和平”
1937年法国巴黎“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1939年美国旧金山“明日新世界”
1958比利时布鲁塞尔 “科学、文明和人性”
1962年美国西雅图“太空时代的人类”
1964年美国纽约“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1967年加拿大蒙持利尔“人类与世界”
1968年美国圣安东尼奥“美洲大陆的文化交流”
1970年日本大阪“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1974年美国斯波坎“无污染的进步”
1975年日本冲绳“海洋-充满希望的未来”
1982年美国诺克斯维“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1984年美国新奥尔良“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85年日本筑波“居住与环境 人类的家居科技”
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交通与运输”
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科技时代的休闲生活”
1990年日本大阪“人类与自然”
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发现的时代”
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哥伦布-船与海”
1993年韩国大田“新的起飞之路”
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海洋——未来的财富”
1999中国昆明“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00年德国汉诺威“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2005年日本爱知 “自然、城市、和谐——生活的艺术”
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水与可持续发展”
2010年中国上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5年意大利米兰“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
对于世博会(World Exposition)这一个“世界顶级”的“城市事件” ,第一次大规模的进入中国的城市,单从《解放日报》的主题检索中,从2000年6月到2007年5月份就有1622条的报道,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上海世博会已经带给中国和上海以强烈的冲击。
世博会是城市活动的顶级的表现形式,在一般的学术领域,世博会是当作“城市事件”来界定的,但它又不同于单纯的政治性活动(如APEC)、经济性活动(如广交会、商品博览会)、各类大型文化活动(如旅游节、电视节、美食节等)、综合性的体育类赛事(如奥运会、亚运会),相对于后几类城市事件而言,世博会不仅综合了政治、经济、文化特征,而且持续时间最长,聚集人流最多、投入量大等特点,而且是对人类社会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的最高成果的展示,对于举办城市而言是名副其实的“盛会”。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开始,每一届无论是那种形式的,何种规模的都对举办城市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形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城市形象塑造和传递的重要平台。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是在全球化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因子,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各个城市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调整自己的定位,实施恰当的策略,塑造自己的形象,在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城市现有的积极力量,发展区位竞争优势,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凝聚力、辐射力和吸引力。在日益严峻的全球化经济浪潮下,城市成像成为城市的一个活的名片,直接刺激着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居民和外来人口、企业的大脑。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在世界上的形象左右着各国对中国的评价,影响着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开放城市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经济地位,在未来的十多年时间里,上海乃至中国所拥有的重大的全球性事件并不多见,抓住这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将一个崭新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上海城市形象展现给全世界,不仅具有极强的经济意义,更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全球化让城市“体面的”走出去,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于国家中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都是在城市中举办,城市称为一个国家的组成细胞,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之间的竞争就体现在城市之间的竞争上。全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让每个国家都主动的走出去,走向世界,脱离狭小的空间,实现与国际的接轨,城市作为人类一切活动中最核心的节点,反映了人类发展的进步,人类的文化文明,人类的生存状态,是一个国家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上海传递城市形象一个强大的“扩音器”,从历史上每次世博会的举办看,世博会都会成为该城市迅速发展的催化剂,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会引发7000万的旅游人数,将会产生近3000小时的媒体报道,这些数量庞大的游客群体和报道将在世博会期间极大的推动上海的城市形象,通过媒体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个核心的议题,改变、影响、提升、强化、放大着人们对上海的印象。
上海世博会助推上海在世界的文化认同,世博会的本质是一种旅游事件,是古代集市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已经由产品的交换转化成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塑造和宣扬,从根本上讲是通过文化的交流、传递,实现本民族、区域的文化在更大范围的认同。上海成功的申办了2010年的世博会,并选择了城市作为它的展示主题,在世博会选址所在的黄浦江两岸区域中,浓缩了上海近现代的城市发展轨迹:19世纪以前的老城厢、20世纪早期形成的外滩、20世纪后期形成的陆家嘴CBD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北外滩国际航运中心正是全力展示上海近现代以来所有的文明成果的主力平台。面对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后,城市的发展和更新就具有了城市硬件设施建设以外的软的因素,这是对城市发展更适合人的居住踢出的高层次的要求——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推广来提升城市竞争力以谋求更高的竞争能力。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正是切合了当前上海城市发展的热点与重点,不仅涉及到上海历史的沉淀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开发,更涉及到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在世界特别是西方国家中的形象,又是对上海综合实力中软实力的充分表达和拓展。
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是当今世界最高级别的展览活动,是世界各国展示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成就和发展前景的全球性的盛会。参展国家送展的内容都是本国最具特色、最先进的东西。举办世博会是因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赖,贸易相互往来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举办世界博览会是件大事情。从1851年的英国伦敦到1893年的美国芝加哥,世博会使主办城市成为世界舞台的中心,就像今天的奥运会和足球世界杯一样吸引各界眼球。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
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预计到2010年,全球总人口将有55%居住于城市。因此,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憧憬与展望是一项全球性的课题,它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人民都休戚相关。作为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世博会184天的展期里,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
创新是世博会亘古不变的灵魂;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上海世博会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弘扬“创新”和“融合”的主旋律,创作一曲人类新世纪的美妙乐章。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聚会
一方面,上海世博会将努力吸引2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吸引海内外7000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从而以最为广泛的参与度载入世博会的史册。另一方面,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将始终以全球的视野来筹备和举办上海世博会,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最大限度地争取世界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的参与、理解和支持,从而使上海世博会真正成为“世界人民的大团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这一世纪性的宣言将汇集各国人民在世博会上的真知灼见,承载人们对全球未来合作与人类未来发展的深邃思考和广泛共识。这将是上海世博会为世界人民留下有关城市主题的一份丰厚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