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的技术要领有哪些?

有一个说一个吧!
2024-11-22 02:25:4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嫁接方法有根部枝接、枝接(包括劈接、切接)和芽接(包括丁字形芽接,带木质芽接)。下面简要介绍几种方法:
(1)皮下接。多用于比较粗的砧木(3~5年生基部直径0.8~2厘米以上为好)。接穗可采用一年生枣头一次枝或2~3年生带有2~3个枣股的二次枝,剪接长度15厘米左右,上端距结果母枝或正芽0.5厘米剪平。下端从结果母枝或正芽背面下方向下削成长约3厘米的斜面。其相对之侧削去其表皮成一小斜面;将截断的砧木,选树皮光滑的一侧,用刀垂直切开皮层至木质部,长约3厘米,然后剥下砧木切口插入。要使接穗削面的形成层对准砧木形成层,尖端对正切缝,手指按紧砧木切口,慢慢插入。接穗削面稍露出接口,并用宽约3.3厘米(1寸)的塑料薄膜带严密包扎接口和砧木截口,亦可低接埋土覆盖,高接则可用塑料薄膜套装。
(2)劈接。此法不论砧木粗细均可应用,但以直径1.5厘米以上的大砧为好。砧木细者仅用一个接穗,粗者可用2~4个接穗。将截断的砧木从中央纵切一缝,粗砧可十字切开。接穗的长短及削法与皮下接大体相同,惟下端两面均削成3厘米长的斜面。细接穗斜面宜短,粗接穗则削面可稍长。然后将其插入砧木的切缝中,如砧木较粗,务须插入接穗紧结一边,使砧穗形成层互相密接。砧木细时接后还需绑缚,最后套塑料袋或埋土即可。
劈接法也可以用于高接改换品种。高接时,应选择枝径2厘米左右的部位,并注意树形和骨干枝的安排。接口要用塑料薄膜包严缠紧,并用液体接蜡涂抹露在外面的接穗枝面和剪口。
(3)舌接。此法常用于葡萄室内枝接,适用于砧穗同粗。将砧木剪留8厘米左右,用刀将砧木上端及接穗下端削成长度3厘米左右同样大小的马耳形斜面并于新削成的斜面上距尖端1/3处下刀,与削面接近平行切入一刀,使两个斜面均分离成舌状,然后相互嵌合,再用麻皮和塑料带绑缚即可。
以上三种方法,还可以利用冬季农闲季节,将砧木掘起,于室内嫁接后沙藏,在适温条件下接口部分愈合后,春季进行圃内栽植。
(4)芽接。芽接省工、省接穗,但要等到树木离皮时才能进行。枣树芽接时间在6月下旬,当枣头伸长30~50厘米时,即发育枝刚抽出二次枝时进行。芽接要选当年生枣头上的三芽;芽接又分不带木质芽接和带木质芽接两种。不带木质芽接:用于0.9~1.2厘米以上的砧木。削芽时:剪下枣头,挑选健壮饱满的主芽,在主芽上方横切一刀,再在芽下1.2~1.5厘米处,由下向上平行地削下主芽,削时稍点木质部,剥下芽皮片,然后在砧木离地面5~10厘米左右的地方,选光滑的一面,用芽接刀横切一刀,再在横切口的中间向下切1.8~2厘米的“丁”字形切口。把芽片插入“丁”字形口中,使接芽贴紧砧木木质部,上面对齐,两边包回,用麻绳或塑料带绑紧切口,露出芽子,然后在距离嫁接部位1厘米高处,把砧木顶部剪掉。带木质部的芽接:把一次枝和二次枝上的主芽,用削主芽的方法削下来并带少量木质部,然后用芽接方法进行嫁接。捆绑好后,用修枝剪剪椿即可。
(5)单芽插皮接。它综合了插皮接与芽接的优点,避免了劈接操作麻烦、费工,受砧木粗度限制和丁字形芽接取芽的困难,装芽不易,不好绑扎等缺点,大大提高了嫁接成活率和速度。其具体操作技术是:首先在砧木距地表1.5厘米处,用芽接刀切开丁字形切口,然后,选半木质化或木质化的枣头,截取3厘米长做接穗(二次枝以上约长0.5厘米,二次枝以下约长2厘米),削成鸭嘴形(中间留有一层老皮,接穗以横断面上看呈梯形),最后将鸭嘴形带木质的芽片插入砧木切口,捆紧即成。
在用野生酸枣做砧木嫁接时,嫁接部位宜稍低,以利埋土保持接穗湿度和防止风吹倒伏。

回答2:

嫁接的技术要领在于选择亲和力强的砧木和接穗、选择生活力强的砧木和接穗、选择最佳的嫁接时机、利用植物激素促愈合并且规范技术操作:

1、选择亲和力强的砧木和接穗:亲和力是指砧木和接穗经嫁接而能愈合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亲缘关系越近,亲合力越强,嫁接的成活率也就越高。

2、选择生活力强的砧木和接穗:生活力与砧木和接穗的营养器官积累的养分有关,营养器官积累的养分越多,发育越充实则生活力就越强, 因此,在嫁接前应加强砧木的水肥管理,让其积累更多的养分,并且选择发育成熟,芽眼饱满的枝条作接穗。

3、选择最佳的嫁接时机:一般枝接宜在果树萌发前的早春进行,因为此时砧木和接穗组织充实,温度湿度等也有利于形成层的旺盛分裂,加快伤口愈合。而芽接则应选择在生长缓慢期进行,以嫁接成活,第二年春天发芽成苗为好。

4、利用植物激素促愈合:接穗在嫁接前用植物激素进行处理,如用200-300PPM的萘乙酸浸泡6-8小时,能促进形成层的活动,从而促进伤口愈合提高嫁接的成活率。

5、规范技术操作:嫁接时动作要迅速,并严格按技术削好砧木和接穗,接面要平滑,使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紧密联接,绑扎松紧适度,并适时解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嫁接

回答3:

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亲和力强的砧木和接穗,亲和力是指砧木和接穗经嫁接而能愈合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亲缘关系越近,亲合力越强,嫁接的成活率也就越高。

2、选择生活力强的砧木和接穗,生活力与砧木和接穗的营养器官积累的养分有关,营养器官积累的养分越多,发育越充实则生活力就越强, 因此,在嫁接前应加强砧木的水肥管理,让其积累更多的养分,并且选择发育成熟,芽眼饱满的枝条作接穗。

3、选择最佳的嫁接时机,一般枝接宜在果树萌发前的早春进行,因为此时砧木和接穗组织充实,温度湿度等也有利于形成层的旺盛分裂,加快伤口愈合。而芽接则应选择在生长缓慢期进行,以嫁接成活,第二年春天发芽成苗为好。

4、利用植物激素促愈合,接穗在嫁接前用植物激素进行处理,如用200-300PPM的萘乙酸浸泡6-8小时,能促进形成层的活动,从而促进伤口愈合提高嫁接的成活率。

5、规范技术操作,嫁接时动作要迅速,并严格按技术削好砧木和接穗,接面要平滑,使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紧密联接,绑扎松紧适度,并适时解绑。

拓展资料:

嫁接的方法:

1、靠接法,把砧木吊靠采穗母株上,选双方粗细相近且平滑的枝干,各削去枝粗的1/3-1/2,削面长3-5厘米,将双方切口形成层对齐,用塑料薄膜条扎紧,待两者接口愈合成活后,剪断接口一部的接穗母株枝条,并剪掉砧木的上部,即成一棵新的植株。

2、劈接法,砧木除去生长点及心叶,在两子叶中间垂直向下切削8-10毫米长的裂口;接穗子叶下约厘米处用刀片在幼茎两侧将其削成8-10毫米长的双面楔形,把接穗双楔面对准砧木接口轻轻插入,使二切口贴合紧密,嫁接夹固定。

3、插接法,先用竹签去掉瓠瓜苗真叶和生长点,同时将竹签由砧木子叶间的生长点处向下插入0.5-0.7厘米深,再将西瓜苗由子叶下1厘米处用刀片削成约0.5厘米的楔形,在拔出竹签的同时将西瓜苗插入,这是直插法。另一种插接方法是斜插法,用与接穗等粗的单面楔形竹签,将竹签的平面向下,由瓠瓜苗一侧子叶基部斜插向另一侧,竹签尖部顶到幼茎表皮或赐刺透表皮,再在西瓜苗子叶下1厘米处削成斜茬,在拔出竹签的同时将西瓜苗幼茎斜茬向下迅速插入。接好后移入棚内加强管理。

嫁接—百度百科

回答4:

嫁接的技术要领如下:

1.嫁接的时机的选择;

2.嫁接的对象和材料的正确选择;

3.嫁接的速度要快,因为时间长会影响嫁接的成功率;

4.操作要形成层对齐;中间贴实压紧;绑严绑紧;

不论芽接,切接,腹接,劈接等等-----任何嫁接方式都要考虑这4点。时间的掌握是成功的前提,其他操作的正确是嫁接的正常进行的保障!

拓展:

在嫁接是还要注意前期工作和嫁接后续工作的进行,如下:

一、选取择最佳时间。必须保证嫁接当天为晴天,才能确嫁接成活,低温阴雨天气不能嫁接换种。

二、科学进行嫁接操作。嫁接的方法可针对不同作物选用不同的嫁接方式,主要是芽接,切接,腹接,劈接等等方式!

三、接后精心管理。

1、预防昆虫灾害。

2、适当淋水施肥。

3、适时解绑。

4、防好病害灾害。

5、后期多观察长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补救!

回答5:

  1、春季嫁接:2月中旬至4月底,此时砧木水分已经上升,可在其距地面8-10厘米处剪断,用切接法嫁接上品种接穗即可。此法成活率可达95%以上。

  2、夏季嫁接:从5月中旬至8月上旬,此时树液流动旺盛,桃树发芽展叶,新生芽苞尚未饱满,是芽接的好时期。可在生长枝或发芽枝的下端削取休眠芽作接穗,在砧木距地面10厘米左右的朝阳面光滑处进行芽接。两周后接口部位明显出现臃肿,并分泌出一些胶体,接芽眼呈碧绿状,就表明已经接活。2-3天后,在接口上部0.5厘米处向外剪除砧干,剪口呈马蹄形,以利伤口快速愈合。新梢长到6-8厘米时,在砧木贴边插支撑柱,缚好新梢,引导向上方向生长。若发现没有嫁接成活,可及时进行二次嫁接。

  3、秋季嫁接:7月下旬至9月下旬,此时当年新生芽苞叶片已成,可削取带有叶柄的接穗进行芽接。嫁接后七八天,如果保留的叶柄一触即掉,则证明嫁接成活。接活后的植株,可在第二年春萌芽以前(2月底至3月中旬)在接口上部0.5-1厘米处剪去砧干。也可以半成苗方法直接栽种。

  4、冬季嫁接:从11月初至翌年1月底,砧木树液已经停止流动,此时可采用根茎嫁接法。即把根茎上端的砧干剪掉,扒去根茎周围土壤进行嫁接,枝接后轻轻将湿润的细土覆盖在周围并让接穗露出少许,再盖上地膜,起到保墒、保温和防旱的作用,以利越冬。翌春,凡成活接穗会迅速发芽,于是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揭去地膜即可。但要按时观察,对接穗发芽早的就早揭地膜,晚发芽的就迟揭地膜。总之,视发芽情况而定

  注意事项;1、接口应对其
  2、削口要平滑,整齐,
  3、所选择的苗木个性越相近成活率越高
  4、注意嫁接后管理,一般枝接后3—4周检查成活,一个月后松绑
  5、减去过多的枝桠,以保证养分的集中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