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字面翻译

2025-02-06 00:50:5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意思是:曾经陪伴着云朵等到傍晩来临,也曾看到秋天的落日。

出自:唐代诗人高蟾的《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译文:曾经陪伴着云朵等到傍晩来临,也曾看到秋天的落日。世间有无数擅长画事的高手,却没有人能把我此刻愁苦的心境描绘出来。

归:全诗校:“一作悲。””晚翠:傍晚苍翠的景色。

犹:全诗校:“一作旋。”

丹青手:指画师。

片:全诗校:“一作段。”

扩展资料:

唐代诗人素喜登高,这方面颇多佳作。论其风格,盛唐是宏阔雄放,中晚则冷瑟悲凉。高蟾此诗可说是晚唐登高诗的代表作之一。

开篇便是望中之景;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当是秋风凄厉、秋叶凋零、秋虫哀鸣、秋水惨淡的交响。浮云归于暮山,将是白日的结束,落日悬浮于秋声,亦是一年的残景。凄凉的日之暮、岁之暮的景象,没能使诗人规避,反倒令他入迷。

曾伴,犹陪,说明不是瞬间一瞥,不是短暂凭栏,更是痴痴地望着,一直追随着浮云走向消失的轨迹,久久陪伴着为秋声笼罩着的即将沉没的落日。这些常人不愿看、不忍看、更不敢久看的衰图残景,诗人却着魔般的沉浸其中,是反常的,也是耐人寻味的。

回答2:

答:此句出自唐朝高蟾的《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前两大意是:傍晚的树林伴随着悄然归去的浮云,秋天的寒风陪伴落日消逝。作者在此比喻国势衰微,隐喻晚唐的时局令人忧虑。
后两句意为:世间众多的画家也画不出此时的伤心。透漏作者对唐王朝昔盛今衰的无限伤感。

回答3:

翻译的时候应该看做:晚翠曾伴浮云归,秋声犹陪落日泛。

字面翻译就是:傍晚的树林曾经伴随着归去的浮云,秋天的风声仍然应和着缓缓的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