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中,我认为《三国演义》应是最富传奇色彩而且又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了。由于它是小说,情节上需要有吸引人的地方,所以传奇色彩必不可少。但它当中所潜藏和反映出的现实意义更有价值。
第一,成大事者必有大志。曹操的野心就是他的志向;刘备虽对一些欲立自己为王的呼声一再推辞,但其内心还是想兴复汉室,成为帝王的;至于孙权,应是个地地道道的守成者的形象,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但守土护业则是他的最起码的志向。有了志向就有了目标,才能更好地做事,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志向越远大,努力和付出就越多,实力也就相应地会增强,所以三国中曹魏和蜀汉较强,而孙吴就相对弱了一些。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有正确且远大的志向,是成就事业的前提,这是我们应牢记的。
第二,学会合作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三国演义》中的曹魏、蜀汉和孙吴三股势力其实就是三个利益集团,它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勾心斗角,不择手段。但这些利益集团内部的人是需要相互合作的。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手战胜强敌,说明了只有合作,才能使这个集团更加团结,更加有力,更加立于不败之地。说白了,每个集团中的人是因为有共同的利益才聚集到一起的,现实中的一些国家、公司企业,或者几个人,他们为了谋取共同的利益而聚集在一起,形成利益集团,不断地相互较量着,最终优胜劣汰。古人尚且懂得合作,现代社会中合作就更应该成为一条通往成功的法则了。
第三,领导者应该学会引进和使用人才。在这一方面,曹操虽然被称为“奸雄”,被戴上了一个不太好的帽子,但由于他唯才是举,所以成就了一番大业。但最为经典的,要数刘备的“三顾茅庐”了。在“三顾茅庐”中,虽说要请动一个奇才不易,但只要坚持不懈,诚心相邀,最终还是能将人才笼络到自己门下的,使人才成为自己的左右手,丰满自己的羽翼,为理想和成功插上翱翔的翅膀。当然,这里不只是一个把人才请过来的问题,还牵扯到如何使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才能的问题。刘备在这方面应该是独具慧眼、独具匠心的大师,在关羽、张飞屡表怀疑之时,他用人不疑,使诸葛亮初出茅庐便大显身手。后来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最终三足鼎立,成就一番大业。当然,人才能否正常施展才能往往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处理不当,就会浪费了人才。现实生活中,领导者要善于引进人才,还要善于发挥人才的长处,让人才有一个真正能发挥长处的环境。
第四,策略永远是取胜之道。《三国演义》被当成古代的兵书,暗含了许多战争策略之道。例如,诸葛亮七擒孟获所用的攻心术,最终让对手心服口服,这与《孙子兵法》中的“用兵之法,全国为上”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等观点很相似。再如,“兵贵神速”的观点,还有“空城计”的运用,都体现了《三国演义》独特的军事应用价值。据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辽东总兵李成梁家里当侍从的时候,就把它当成兵书来读,并且高度评价了书中的一些战争法则。毛泽东也对《三国演义》爱不释手,并在革命战争中活学活用了一些法则,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生意场上的谈判,还是管理一项工程,书中的方法、策略都可拿来借鉴。
第五,成才必须成就美德。《三国演义》中所宣扬的一些优良的道德品质,也是我们应该大力发扬的。例如自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开始,到刘备去世,三人亲如兄弟,情同手足的“义气”;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对曹操的重赏不屑一顾,对刘备的“忠心”;徐庶、姜维侍奉母亲非常细致的“孝心”;关云长刮疗毒的“坚强”......书中的英雄们以其美玉般的道德品质而熠熠生辉,光耀千古!《三国演义》告诉了人们许多做人、处世的哲学道理,我觉得这才是此书的最具价值>之处。此书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诸多优良品质、传统美德于一身,可称为是经典之作。
网上查的三遍读后感
一、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吴这三国交织而成,其中,以蜀汉为主体,所以,作者对蜀汉中的主角包括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则是赞赏有加,对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则是以贬居多。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说之一,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评价,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有。
一、「过五关斩六将」: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军之下,但关羽虽处在曹营下,却无时无刻地挂念的大哥,时时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关羽终于知道大哥现处在河北袁绍那里,他赶快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及随行的女眷们乘车,到了东岭关口,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 ,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 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二、「的芦救主」:此时,刘备虽然对刘表的召请,心里感到疑惧,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刘备便带着赵云,跨着的卢,向襄阳出发,蔡瑁装得非常恭谨,到了第二天早上,荆襄九郡四十二州县的文武官吏,开始参加刘备代替刘表主持的「丰年大宴」,赵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刘备身旁,于是,蔡瑁又设下计策,把赵云支开,等到酒过三巡之后,伊藉执着酒杯,个人总结走近刘备席前,悄悄地向他说过:「蔡瑁想要杀你,你赶快从西门逃走吧!」于是,刘备立即跨上的卢向西门逃出去,但没想到走不到几里路,前面有一条又深又急的河,此时,刘备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这时,刘备嘴里喃喃地念道:“的卢,你要救我!”的卢好像是听懂他话似的,奋力窜起来,使刘备脱离了险境。
这二则故事使我受到了启发,(一)是让我感受到关公的重义气,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两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两位嫂嫂的安全为重;
(二)是让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认为它是坏的而舍弃它,就像是的卢一样,纵使它是会克主的,但刘备却不在意它,可能是刘备的仁心感动了的卢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时,它无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为一体,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国演义」因为属于章回小说,故事具有连续性,让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有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
二、
《三国演义》读后感
闲来无事,捧起一卷《三国演义》,阅读之余被描写的已经很熟悉的情节再次吸引,决定重温那一段脍炙人口的风云故事。数天之后感慨颇深,记录下来,也算是收获。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下面我最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214和217年连续下了三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
最值得我欣赏,是他那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3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编写。这本书已家喻户晓,但是我初次拿着到这本书,看着看着,被里面的情节、人物深深吸引着,打动着,令我爱不释手。
孔明一生铺佐明君,为国家着想,任劳任怨,从来没有过什么要求。他常常协助使自己的国家打了胜仗,是一个出色而又尽心尽力的军师。可孔明真是不幸,偏偏遇上了一个软弱无能的阿斗皇帝,才到54岁就活活的累死了。这个名副其实的无能阿斗皇帝,还把人害死了,真是不应该呀!
刘备、关羽、张飞是在桃园结义的生死兄弟。他们在讨伐黄巾起义军胜利后,却只得了一个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无眼哪!后来,靠公孙瓒大人他们才任平原县的县令。他们三个人都是英雄豪杰。刘备是皇室后代,父亲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军,为天下百姓着想;关羽也是英雄,他因为愤愤不平,而杀了家乡的解良恶霸,所以也来投军;张飞虽然说是个急性子,但是他从不向无能的人投靠,对自己的结义大哥二哥听命是从,也为百姓着想。所以,他们三人就像现代中人们的公仆,为人民服务。
其实,《三国演义》中的大人物、大豪杰、大英雄还有很多很多,多得触手可及。这些人物很值得我们学习。
平时,我不太喜欢帮助别人,如果别人遇到了难题,我就不太喜欢帮助别人,但是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就不这么做了,好像自己变得开朗大方起来。我觉得我们应该像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读了《三国演义》之后,我觉得我似乎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自私自利了。这本书真是知识的源泉!
其他答案
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在短短的寒假中,我读了好多书,其中,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三国演义》。
这部书内容主要讲的是蜀、魏、吴三国纷争的故事。它叙述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太康元年三国统一为止。描写了近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在书中,我知道了有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样恶贯满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样小心眼的人。在《三国演义》的人物中我最欣赏的要数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别人有什么计谋都瞒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环境及气候变化来完成用兵之计。而且,他还是一个大度惜才的人,曾经七次生擒孟获,而每次都因孟获不服而放走他,直到第七次才使孟获心服口服而最终投靠了诸葛亮
在书中,我觉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于诸葛亮聪明博学,用兵如神,这便使周瑜非常的嫉妒,心怀诡计,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一患,要找借口害他,于是对诸葛亮说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这当时没有造箭的条件下却要他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严惩。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凭他的智慧和学识,在三天内向曹操“借”了十万余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国演义里面的计谋;http://baike.baidu.com/view/1614639.htm
有,本人是三国迷。第一次看三国感觉文字繁多,而且很多人物总感觉记不大住。看第二遍时,慢慢推敲,就感觉很有意思。很多的典故出自于三国啊,罗贯中构思三国真的是很好,很强大啊!像: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等等!当然你自己去发现喽!况且里面计谋包罗万象啊,可以好好斟酌。现本人正对演义武将武力排行榜进行自行罗列,到底谁是三国前10名!
读三国演义,你可以明白很多,领悟出很多。
在三国演义里面,正面人物基本上都集中在蜀汉政权里面。
刘备的仁义、贤德;
关羽的忠肝义胆、英勇无敌;
张飞的生死相随、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智慧超群、忠心耿耿;
赵云的非凡大局观,在危难时刻救主、救兵将于水生火热之中;
从中,你可以提炼出很多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但必须自己去慢慢体会!
三国演义 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尤其在群雄逐鹿及三足鼎立部分,有很多经典事例,虽以战争为题材的事例居多,但其思考的方式、做事的方法、与人的交往、对事的判断、为人所需的忠诚..... 都是在我们现实生活、工作可以借鉴的。辩证的看待三国中的一些主要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