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一个有大才的人,有很多方面的才华,包括会卜卦。他一是卜卦盗魏延会谋反,二是知道这个人并不是一个忠厚的人,甚至还会伤害自己主公的性命,所以他必死无疑。
有人说既然诸葛亮会卜卦,那为什么还要投靠刘备,他明明知道刘备并不是最后成功的人。在这里就不得不提诸葛亮的出师表了,他就是因为刘备的三顾茅庐而对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卜卦的时候发现魏延在他死后肯定会谋反,在这样的情况下肯定不能留他的性命。当时在当时一是刘备比较重视他,二是他的确有军事才华,所以在当时他没有杀他。但是在他快死之前肯定要把这个最大的障碍清除掉。
魏延也是一个很心狠的人,看到形势之后居然砍掉了自己主公的头颅送给蜀国,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对他自然也没有半分好感。毕竟他现在可以这样做,以后也会照样这样对他这个主公。所以诸葛亮一点都不喜欢这个人。
孟达和魏延相同的一点是他们都是叛徒,背叛了自己原来的主公,但是至少孟达没有杀害自己的主公。这一点就没有魏延那么心狠手辣,孟达在投靠曹操以后还想再回到蜀国,但是他也说出了自己的诚意,作为魏国的内应。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是他间接导致了关羽的死,但是从大局考虑,诸葛亮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诸葛亮做的每个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并不是意气用事,一切都是以刘备的利益为主。可以说得到诸葛亮的辅助也是刘备的幸运。
之所以区别对待,是因为:魏延有反骨并且心狠手辣;而孟达相比而然平庸很多。
人,是一个有主观能动性的生物。他的思想决定了对于外界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与方法,即他的所思、所想决定了他的行为。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是已经经过时间考量的。
为蜀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也不排除在外。我们知道,三国时期,最为耀眼的明星,非诸葛亮莫属了,他的一言一行,在现代人们看起来都是那么让人揣测起来富有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值得一提的是,他是一个非常注重忠孝的人,这就决定了他的做事风格,这在他对待魏延和孟达不同的态度上就体现的特别明显。
读过三国的小伙伴们都知道,诸葛亮最终设计杀掉了魏延,而放过了孟达。
先说魏延,他之所以引火上身,是因为当年他投奔刘备的时候不惜砍掉了自己主公的头颅。他的举动让忠厚的诸葛亮很是反感,尽管当时由于受刘备器重,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已经悄然记在了心里。
刘备死后,诸葛亮痛下杀手,他这样做就是为了能够保住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不被魏延吞噬。
而与他想比,孟达则显得弱小、无公害,他既没有杀主公,也没有表现得那么嗜杀,这给诸葛亮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而也正是他的所作所为,最终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考究诸葛亮对待两个人的不同态度这个细小的片段,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作者罗贯中在设计故事情节上的用心,还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确存在认同与休戚。
一是在诸葛亮看来魏延天生反骨,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故斩之。二是孟达在投靠曹操后还想回到蜀国,但他表明了自己的诚意,在魏国内做内应,减少了蜀国的消耗。
魏延是诸葛亮不喜欢的人,他性格倔强,心直口快,多直爽而少权谋,不可能处处揣摩诸葛亮心理,因此诸葛亮对魏延一直心存不满。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不杀孟达树立蜀汉在南方的代言人,减少蜀军消耗,提防魏国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