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有了心理问题才可能想到要心理咨询,而恰恰多数的心理问题不能以简单的说教来解决。对于求助者来说,他们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心理咨询师帮助自己拿出解决问题的主意,要求尽快得到处理问题的良方良策,但大多数的问题又都是些社会心理问题,而每一个问题又有千差万别的处理方法,不同的个性及思维行为模式就会有不同的思维趋向,因此在不同的人看来就有不同的方法,作为咨询者看来是正确的方法不见得适合来访者。
正规的心理咨询是咨询工作者与来访者在商榷、讨论当中使来访者发现其个性中的不足,并通过咨询来解决和完善这一不足,然后来访者拿出办法。相反,假若咨询工作者替来访者在某类问题上拿定了主意,这便违背了心理咨询的原则。假如一个人向不同的几位心理咨询师咨询,都给他传授了几种良策,到最后他肯定会不知所措了,再假如他走捷径按照讨得的决定去做了,丧失了目己的个性不说,下一步心理咨询师该给他纠正的就是“咨询依赖”了。
心理咨询可以选择像泊恩心理这样的专业机构,泊恩心理的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以及心理咨询师毕业和工作于海内外知名院校及医院共30余位。团队多数门诊医护人员毕业于国内以及国际知名高等院校,所有医务人员符合国家精神卫生相关执业要求。我们致力于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临床实践的同时坚持每月100课时以上的循证医学(EBM)以及循证心理实践(EBP)继续教育。
现实社会竟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与人情感与精神的缺失使许多人开始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主动找心理医生咨询,寻求帮助,然而仍有不少人对于心理咨询却存在着误区。正确的心理咨询认识应该是这样的。
心理咨询≠同情+阅历
有不少咨询者尤其是电话咨询者在咨询问题时,都希望心理医生最好遇到过、处理过他们所存在的问题,似乎只有心理医生与他们的经历相同,他们才放心,才觉得只有这样才会同情他,理解他。显然,对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要求阅历深、经验多,这是人之常情,大可不必要求咨询员也有过类似经历,不管有无类似经历,心理医生对咨询者都会以极大的同情心相待,就像一位助产士的轻柔动作未必是从体验生孩子当中学来的一样。再说,咨询者咨询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寻求同情,对于心理医生指出的问题要诚恳的接受,不要总认为自己这方是对的。试想,心理医生对咨询者赞扬同情一番,咨询者除了当时心情上一阵舒畅之外,领悟不到自身认知方面的缺陷,过后还是又回到原来的状态,那心理咨询还有什么意义?要不怎么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呢?
心理咨询≠有精神病、不光彩、不体面
目前人们对心理咨询虽有所了解,但仍有不少人认为是“治精神病”的,或者觉得到了精神病的程度才去看心理医生。曾有心理学家做过统计,来心理门诊咨询的仅有16.3%才达到精神病诊断标准。还有一些人认为看心理医生是不光彩、不体面的事,往往是偷偷摸摸的来到心理门诊,唯恐被别人发现。实际上在大多数发达国家里,人们对心理咨询的理解正好与我们相反,例如美国,恋人约会前,男生去会见一次心理医生,约会时他有可能在其女友面前炫耀一番他在这之前看过心理医生,他的女友则会为之感动,因为他觉得男友这样做表明对她、对约会很重视,也说明他是个重视生活质量的人。
在自己心理遇到问题的时候,寻求医生的帮助是很有必要的,最起码证明你没有逃避,既然是对自己有帮助的事情,坦然面对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