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已有多种微生物用作微生态制剂并在畜禽和水产业得到应用,它们在促进动物生长,预防常见疾病以及改善养殖环境等方面显示出抗生素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前景广阔。鉴于对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研究还不透彻,特别是其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笔者长期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推广,现就其中一些问题提出看法,以供参考。
开发微生态制剂,首先要筛选一株或几株优良菌种。在微生物大家族里,可用作微生态制剂的菌种很多。美国(FDA)规定了40多种菌种可以作为微生态制剂的出发菌株,我国农业部也列出了包括嗜酸乳杆菌、芽胞杆菌。粪链球菌、噬菌蛙弧菌、酵母菌和脆弱拟杆菌在内的6类微生物,这些菌种的生理特性均已被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选育菌种时,应尽量选用来自该动物的正常菌群(即土著菌群),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益生作用,正常菌群进入动物体内较易存活,并能与致病菌抢夺附着点。虽然也有很多微生物如芽胞杆菌等非正常菌群,其共生作用与正常菌群有所不同,它们更多的是消耗肠内的氧气,造成不利于致病菌生存的环境,另外产生酶和维生素等代谢产物,主要起促进生长作用,也常被用作微生态制剂的出发菌株。除目前使用的部分生理性细菌作为微生态制剂的出发菌种外,还有许多优势菌种尚未得到开发利用,如拟杆菌、优杆菌、消化球菌等。
1、购买简单发酵容器市场价在30~40元之间,密封性要好。加入无菌的干净的水深井水或者是置放24个小时的自来水即可。再取占发酵重量10%的红糖也就是100公斤水加10公斤红糖,把水加热放入红糖融化后加入发酵容器内。等水放凉至30~40度之间,然后加入农盛乐EM菌种100公斤水加入十瓶菌种(100g),密封后进行发酵,容器密封性要好,防止其他杂菌进入。夏季发酵5-7天,冬季20天左右。发酵前三天不能打开盖子,第四天可开盖放少许气体。
2、发酵温度最好在30度-40度最好(不可太阳下暴晒),温度低发酵时间长些,冬季放到温暖处,加温更好,如在周围放炉子,加盖物保暖等,但不能对容器直接加热。发酵好后转入暗寒处。
3、扭紧盖或者绑紧袋,尽可能不让空气进去,桶内只留10%的空气,不易装过满,以免外溢。胀气多时可以少放些气出来,以防破裂。
4、投放菌种后晃动发酵容器或袋子以扩散菌种。培育过程中不能经常打开。
5、购买ph试纸5天后打开容器测试PH值,PH值在3-4范围内,即发酵成功,如果没有ph试纸,打开盖后闻到酸香或酒糟味即发酵成功。一般发酵7天后使用更安全些。发酵的EM原液在一个月内菌数和活力两个指标最好,最好分批发酵,分批使用,分批出售。EM原液用量可视症状,加大比例,EM原液,因为无害,可以任意加大。
6、每次发酵桶要深井水多次冲洗,最后用开水烫冲一次,用袋子发酵每次要更换新的。
7、发酵好后,每批都要先小范围试用,发酵EM原液出现臭味不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