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要实现领导班子的整体效应,根本的途径与方法,就是实现和保持领导班子结构的优化组合,使领导班子始终保持思想上的高度统一、行动上的协调一致,形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有效地肩负起重担。
1、贯彻能位相称原则
在选拔配备领导班子成员时,一定要坚持能力素质和职位要求相结合,适人适位。在每一个领导岗位上安排相应能级的领导成员,是实现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的基本条件。否则,无论是大材小用,还是小材大用,都会给领导班子结构带来不良影响,破坏结构的平衡。因此,在领导班子建设中,一定要坚持因事设岗,选贤任能,注重实绩,量才施用,切忌人浮于事,任人唯亲。要坚决摒弃那种为了“照顾情绪”、“搞好关系”而让那些投机钻营、能力平庸的人占据领导岗位。
2、采取措施,提高班子成员的素质
班子成员的素质是领导班子结构优化和领导班子整体效应提高的前提与基础。离开了领导成员的素质,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必须下大力抓好。首先,要严把入口关。要严格按照干部的“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把那些党性强,作风正,讲政治,讲正气,具有大局意识和群众意识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班子中来,为班子的团结、协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狠抓教育提高。领导者的素质也是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的。因此,要把搞好领导干部的追踪教育与培训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来抓,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文化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和增强他们的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领导能力。要坚决纠正那种对干部只管调配,不管教育与提高的做法。第三,要打开出口。要严格干部的考核,以政绩论优劣,坚持奖罚分明,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对那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干部,要大胆提拔重用;对那些政绩平平、庸庸碌碌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坚决进行调整。
3、完善结构,提高班子的整体合力
领导班子建设只注重单个成员的素质是不够的,还必须特别注意班子的整体结构。成员的素质再高,如果不能形成合力,整体功能发挥不好,班子也没有战斗力。选配好一个班子,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完善结构:
第一,梯次的年龄结构。任何一个领导班子,都负有承前启后的功能。这就要求在考虑领导班子成员的年龄结构时,应该十分注意保持梯形状态。这既是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需要,也是保证革命事业长盛不衰、后继有人的基本条件。一般地说,基层领导班子,由于工作任务较具体,条件较艰苦,对体力等方面的要求较多,因而老同志的比例应适当小一些,以保证每个领导成员都能适应工作需要;而层次较高的领导班子,主要担负制订政策与计划,实施宏观调控,因而老同志的比例可适当高一些,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丰富经验。比如,大小型骨干企业的领导成员的平均年龄应控制在50岁左右,以40-45岁左右为主体。为了保持干部新老交替的格局,新提拔干部应着重从优秀中青年干部中选拔。
第二,合理的专业结构。一个结构优化的领导班子,应由完成领导目标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搭配组合而成。就我们施工企业而言,行政班子中应有熟悉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后勤保证方面的干部。其中行政正职是一厂之长,处于中心地位,起中心作用。因此,要求更高,应当是“通才”。他既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又要懂得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并对某一专业有较精深的知识,同时对其它工作业务也要有比较透辟的了解。行政副职则要求是“专才”,要有独立处理分管工作业务的能力。党委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应着重配备熟悉党务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当然也要熟悉一些本行业的业务。总之,要做到合理配套,用其所学,用其所长,人尽其才。
第三,互补的智能结构。智能是人们运用知识的能力。领导班子要担负多种功能,它的成员的智能不应是同一类型的。正如一个合唱团不能全由优秀的独唱演员组成那样,一个班子也不能都是“帅才”。如果都是帅才,都想统帅别人,结果谁也统帅不了谁。一个好的班子,必须是将、相、帅的合理组合,才能完备协调,发挥最佳的智能效能。
第四,和谐的气质结构。气质是指人的个性特点、风格、气度。一个领导班子成员间的个性特点、风格、气度应是互相兼容的。既有性格内向、沉静、温厚的,又有性格外向、机敏、豪爽的;既有工作作风精细、认真、善于统筹考虑、慎重从事的,也有办事果断、有魄力、敢于创新、善于开拓的。使具有不同气质的班子成员恰当配合,达到既互相制约,又互相补充的目的。
第五,良好的品德修养。品德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浓缩与综合反映。在一个领导班子结构系统中,良好的品德素质是系统优化的关键。因此,班子成员个体品德如何,对完善群体结构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但这种品德的完善,并不是不同质的品德的组合,不是说一个班子要好坏搭配,而是要求在选拔干部、配备班子时,必须十分重视选择具有优秀品德的干部,使班子每个成员都能从党的事业、群众的利益出发,维护整体的团结,形成向心力,发挥集体的优势。
4、选好“一把手”,增强班子的协作功能
“一把手”是协调好各方面关系的枢纽,犹如乐队的指挥,能否奏出和谐优美的旋律,其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作为“一把手”的“班长”,要遵循当“班长”不当“家长”的原则,坚持“群言堂”、不搞“一言堂”,自觉做到果断而不武断,总揽而不独揽,放手而不撒手,让班子成员积极、主动地做好各自分管的工作。同时,自己要集中精力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精心带好一班人,调动一班人的积极性。使一班人真正形成认识上合一,思想上合心,力量上合作,工作上合拍,形成一股抓效益、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实践证明,哪里配备了德才兼备,能力高强,善于协调的“一把手”,哪里的工作就有声有色。
5、强化管理监督,促进“一班人”各尽其责
多年的实践证明,对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可以使每个成员明确自己所在岗位的职权和责任,便于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可以消除因职责不清而造成的扯皮推委现象和好坏不分的弊端,激励班子成员找准位置,努力工作,奋发向上;使各项工作忙而不乱,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把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尽可能量化,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而使考评班子成员的政绩有比较客观的依据。其次,建立定期的全面考核制度,一个阶段、一个年度下来,班子成员干了些什么工作,干得怎么样,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和记录,做到一目了然。这无疑将使班子成员尽心竭力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要坚决改变那种只有当班子问题成堆,出现缺额或要调整变动时才进行考核的被动局面。第三,建立严密的群众监督机制。形成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制约体系,使领导干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不仅要加强党内监督,更要注意加强群众监督。可采取上级派监察员制度、罢免制度、群众举报制度、民意测评制度、领导谈话制度、民主对话制度等,确保监督效果。第四,建立严明的奖惩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仅要搞好对干部的选拔和使用,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对在职干部进行经常的考察和考核。要坚持以政绩论优劣,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对那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干部,要大胆提拔重用。对那些政绩平平、庸庸碌碌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下决心进行调整和处理。对那些软、懒、散领导班子的主要领导;对争名夺利,打“内战”,搞“内耗”,拉帮结伙,破坏团结的领导干部;对自己不干事,别人干事专挑刺的人,该批评的批评,该撤换的撤换,该处理的要坚决处理。但是,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那些被撤换、免职、挂职处理的干部,不能搞一次处理定终身。要根据这些干部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区别对待。比如,对一些免职、挂职的干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表现确实好的,还可以重新任用;对那些不能胜任原岗位工作,但有一定专长的,要根据他们的特点作适当调整,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