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民族构成

犹太人和其他德国人有什么区别,其他人是什么民族,
2024-12-29 22:03:1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今天的德意志民族统称日尔曼人,他们是由法兰克人、萨克森人、施瓦本人和巴伐利亚人等这些古老的日尔曼部族经过近前年的同生共长而形成的。在前面介绍德国历史时,就想到了古老的日尔曼人,在此,不妨进一步说明一下。

  日尔曼人是欧洲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公元前5世纪,他们就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他们为日尔曼人。就其历史发展而言,它可分为南北两大支系。北支系在北欧地区发展,成为现在的瑞典人、挪威人和丹麦人的祖先。南方支系又分成东、西两支。东支包括哥牧人、汪达尔人、勃艮第人等,在此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该支系本身及其语言都同化在地中海沿岸各民族之中。西支此后又形成了三个区域性集团:一是北海沿岸集团,它包括巴塔维人、佛里斯人、考肯人、盎格鲁人和哥牧人等,前二个后来成为荷兰人的祖先,后三者融合成盎格鲁—撒克逊人,这一支后来去了不列颠各岛,发展成为今天的英格兰人;二是莱茵—威悉河集团,其中的卡狄人为黑森人的祖先,另外的部落在公元3世纪融合成法兰克人;三是易北河集团,其中的斯维.比人后来演变为施瓦本人,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和普鲁士的霍亨索伦家族就源于此。这一支的马科曼尼人和夸迪人最终成为巴伐利亚人。到公元8世纪,除去不列颠各岛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外,整个西支的日尔曼人都统一在法兰克王国之中,以后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德意志民族。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德意志民族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今天虽然原始形态的古老部族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与部族同名的联邦州,但由于德国历史上小邦分治的状态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继承了部族传统,并把这些传统、方言、乃至部族的性格特征保留下来,一直延续至今。由此,在德国,人们被分为巴伐利亚人、施瓦本人、莱茵兰人、黑森人、梅克伦堡人、萨克森人、威斯特法伦人等。人们对他们的性格特征也有一些固定的看法,比如,梅克伦堡人沉默寡言、莱茵兰人豪放开朗、威斯特法伦人老成持重、施瓦本人省吃俭用、萨克森人勤劳机灵等等。他们不仅在性格上有差异,就是在建筑和居住区的风格、日常习惯、服装以及食谱上也都保留了各自突出的特点。

  在德国还居住着少数的丹麦人、吉普赛人和索布族人,索布族是德国唯一的少数民族。索布族人主要居住在劳齐茨山区,他们是斯拉夫人的后裔。他们的先辈随着6世纪的民族大迁移移居到易北河和萨勒河地区,在此后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语言和文化。在莱比锡大学有一个索布学研究所,专门研究这个民族的历史、语言和文化。

  在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石勒苏益格地区,尤其是弗伦斯堡周围居住着少数丹麦人,他们在石荷州的州议会中还占有一个席位。
  我们知道在德国8180万居民中有720万人是外籍人,即平均每12个人中就有一个外籍人。在这720万外籍人中,土耳其人就占191.8万人,它已成为德国外国人中最大的一个群体。其次是从原南斯拉夫来的移民,有近124万人。再其次是意大利人(56.3万)、希腊人(35.1万)、波兰人(26万)、奥地利人(18.6万)及罗马尼亚人、西班牙人、越南人等等。德国这些外籍人主要生活在德国南部经济发达地区,27%的外籍人生活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18%生活在巴登—符滕堡,11%生活在黑森州,15%生活在巴伐利亚州。而且他们之中有50%的人在德国已居住了10年以上,其中2/3的外国孩子是在这里出生的。不过根据德国的法律,外国人很难加入德国籍。但长期以来,在德国的外籍人已不仅仅是客人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成为联邦德国居民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与德国同事间的合作也是融洽的。

  近几十年来,外籍雇员和企业家对德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每年为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创值1000多亿马克。在德国企业中共有200多万名外籍雇员,每年支付的税款和社会保险金达900亿马克,而他们得到的只有160亿马克的社会保险金。可以说德国财政支出的不少部分是由这些外籍雇员和企业家分担的。如今,在德国的一些世界性大企业中,外籍雇员都占有相当的比例,如西门子股份公司,它的外籍雇员就占到40%。

  德国是世界上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国家,劳动力缺乏,自60年代以来,大量外籍雇员的涌入为蓬勃发展的德国经济增添了其国内所无法提供的劳动力。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靠外来移民。

  对于外籍雇员和外籍企业家对德国经济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联邦政府和德国人对此表示感谢。但是近年来,特别是两德统一后,随着经济的恶化、失业人数的增加、大量难民的涌入和人们不满情绪的增长,德国新纳粹和极右势力开始沉渣泛起,暴力排外事件屡见不鲜。单是1993年德国发生的暴力排外事件就有8109起,平均每天22起以上。新纳粹和极右势力暴力排外的主要目标是难民和移民。他们纵火烧毁移民住房或难民居住营,亵渎犹太人公墓,焚烧犹太教堂,明目张胆地为希特勒鸣冤叫屈。1992年11月在莫尔恩和993年5月在索林根发生的两次针对外国人的凶杀案,有8名土耳其妇女和儿童被焚身亡。这一重大恶性暴力事件震动了德国和全世界。这种排外活动既反映了一部分德国人对现状的不满情绪,也反映了新纳粹、极右势力在统一后的德国有所抬头,它造成了德国社会的动荡不安,严重影响了德国的国际声誉。最令人担忧的是,据对一系列仇外事件的肇事者及嫌疑犯的调查,其中70%以上的人年龄不道20岁,30%以上是不足18岁的年轻人。他们之中大多数人的教育水平低下,失业者的比例较高。调查结果表明,这些人并非都是新纳粹和极右势力组织的成员,也无共同动机或政治概念,他们只是感到德国人受“外国”人、尤其是申请避难者的威胁和吃了他们的亏。他们的这种排外情绪被新纳粹和极右势力利用,并在其操纵和唆使下,采取了极端主义的犯罪行为。

  德国新纳粹和极右势力重新抬头,暴力排外事件屡见不鲜,这一现象的出现究其根源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政治、社会原因的。

  二战后法西斯主义思想在德国并没有被彻底肃清,它仍深深地残留在一部分人的心中。日尔曼人种优越论仍有相当的市场,这种思想一遇到适合发展的环境便会乘机抬头。

  两德统一后,德国进入了一个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新时期,它对德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

  统一后,德国背上了东部这个沉重的包袱,经济不断滑坡,失业率扶摇直上,难民潮汹涌,东西部矛盾尖锐。西部居民认为他们为统一付出的代价太大,平均每人每年要为此多付出3000马克。而东部居民则普遍感到,统一后他们沦为“二等公民”,同工不同酬,受西部人的歧视,因而有一种失落感,特别是年轻人感到前途渺茫,对未来失去信心,悲观情绪日甚。在急剧的社会政治动荡中,年轻人丧失了原有的价值标准、思想方向和伦理观念。而新纳粹和极右势力在所谓“民族主义”的掩护下提出的一些口号正迎合了这部分年轻人的心理,使之成为新纳粹的工具,盲目排外、仇外。

  德国的统一改变了德国昔日在欧洲的地位和作用,一些怀旧的极右分子想重新支配欧洲,拉起了所谓“民族主义”的大旗。他们煽动青年人和不明真相的老百姓,鼓吹日尔曼种族优越论,把矛头直指外国人,提出了“德国人的德国”的口号。从历史上看,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非但未能给欧洲带来持久的和平,相反地却一再把欧洲拖向战争的深渊,它是保持德国和欧洲和平与稳定的最大危险。

  新纳粹和极右势力的沉渣泛起及一系列暴力排外事件,为德国广大公众敲响了警钟。它使得人们行动起来,采取坚决手段,谴责这一犯罪行经,维护统一德国的社会安定。

  在新纳粹暴力开始之初,德国政府并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他们认为极右党派只是昙花一现,成不了大气候,因而也未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由此致使新纳粹的凶焰逐步升级,气势更为嚣张,有愈演愈烈之势。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近几年科尔政府为了维护德国的威望和利益,公开承认极右势力的暴力排外活动是“德国的耻辱”,明确表示他谴责仇外活动,要毫不留情地追究并严惩这些暴力行为,并对极右暴力组织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取缔了极右的新纳粹组织。德国举行了一系列群众集会,在慕尼黑举行的群众集会有几十万人参加,这是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群众集会。集会上人们谴责极右势力的排外行为,并手持点燃的蜡烛拉成手链,以此来表达德国人对外来移民的关心及对暴力排外活动的抗议。
  在对极右势力严惩的同时,联邦政府还提出了一系列与仇外行动作斗争的青年计划,并开展了大规模的反对极端主义与仇外行动的宣传运动,以此来限制有政治动机的暴力行为的泛滥。

回答2:

  二战时德意志民族统称日尔曼人,他们是由法兰克人、萨克森人、施瓦本人和巴伐利亚人等这些古老的日尔曼部族经过近前年的同生共长而形成的。在前面介绍德国历史时,就想到了古老的日尔曼人,在此,不妨进一步说明一下。

  
  日尔曼人是欧洲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公元前5世纪,他们就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他们为日尔曼人。就其历史发展而言,它可分为南北两大支系。北支系在北欧地区发展,成为现在的瑞典人、挪威人和丹麦人的祖先。南方支系又分成东、西两支。东支包括哥牧人、汪达尔人、勃艮第人等,在此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该支系本身及其语言都同化在地中海沿岸各民族之中。西支此后又形成了三个区域性集团:一是北海沿岸集团,它包括巴塔维人、佛里斯人、考肯人、盎格鲁人和哥牧人等,前二个后来成为荷兰人的祖先,后三者融合成盎格鲁—撒克逊人,这一支后来去了不列颠各岛,发展成为今天的英格兰人;二是莱茵—威悉河集团,其中的卡狄人为黑森人的祖先,另外的部落在公元3世纪融合成法兰克人;三是易北河集团,其中的斯维.比人后来演变为施瓦本人,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和普鲁士的霍亨索伦家族就源于此。这一支的马科曼尼人和夸迪人最终成为巴伐利亚人。到公元8世纪,除去不列颠各岛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外,整个西支的日尔曼人都统一在法兰克王国之中,以后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德意志民族。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德意志民族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今天虽然原始形态的古老部族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与部族同名的联邦州,但由于德国历史上小邦分治的状态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继承了部族传统,并把这些传统、方言、乃至部族的性格特征保留下来,一直延续至今。由此,在德国,人们被分为巴伐利亚人、施瓦本人、莱茵兰人、黑森人、梅克伦堡人、萨克森人、威斯特法伦人等。人们对他们的性格特征也有一些固定的看法,比如,梅克伦堡人沉默寡言、莱茵兰人豪放开朗、威斯特法伦人老成持重、施瓦本人省吃俭用、萨克森人勤劳机灵等等。他们不仅在性格上有差异,就是在建筑和居住区的风格、日常习惯、服装以及食谱上也都保留了各自突出的特点。

  
    在德国还居住着少数的丹麦人、吉普赛人和索布族人,索布族是德国唯一的少数民族。索布族人主要居住在劳齐茨山区,他们是斯拉夫人的后裔。他们的先辈随着6世纪的民族大迁移移居到易北河和萨勒河地区,在此后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语言和文化。在莱比锡大学有一个索布学研究所,专门研究这个民族的历史、语言和文化。

  在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石勒苏益格地区,尤其是弗伦斯堡周围居住着少数丹麦人,他们在石荷州的州议会中还占有一个席位。
  我们知道在德国8180万居民中有720万人是外籍人,即平均每12个人中就有一个外籍人。在这720万外籍人中,土耳其人就占191.8万人,它已成为德国外国人中最大的一个群体。其次是从原南斯拉夫来的移民,有近124万人。再其次是意大利人(56.3万)、希腊人(35.1万)、波兰人(26万)、奥地利人(18.6万)及罗马尼亚人、西班牙人、越南人等等。德国这些外籍人主要生活在德国南部经济发达地区,27%的外籍人生活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18%生活在巴登—符滕堡,11%生活在黑森州,15%生活在巴伐利亚州。而且他们之中有50%的人在德国已居住了10年以上,其中2/3的外国孩子是在这里出生的。不过根据德国的法律,外国人很难加入德国籍。但长期以来,在德国的外籍人已不仅仅是客人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成为联邦德国居民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与德国同事间的合作也是融洽的。

  
  近几十年来,外籍雇员和企业家对德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每年为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创值1000多亿马克。在德国企业中共有200多万名外籍雇员,每年支付的税款和社会保险金达900亿马克,而他们得到的只有160亿马克的社会保险金。可以说德国财政支出的不少部分是由这些外籍雇员和企业家分担的。如今,在德国的一些世界性大企业中,外籍雇员都占有相当的比例,如西门子股份公司,它的外籍雇员就占到40%。

回答3:

犹太人是当时所谓的最劣等的民族,其实除纯种日耳曼人以外不管什么种族都要遭殃,只不过他是重点摧残对象而已,这就是区别。当时的德国还有少量的阿拉伯人种、斯拉夫人种【俄国人】和吉普赛人【东、南欧】甚至亚洲人种【也有很少的黑人】。

回答4:

日耳曼人,其他民族例如犹太人,吉普赛人什么的都进了集中营了

回答5:

fgn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