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排名河南倒数
说起信阳,外省可能有许多人都不曾听说过这么一个城市的名字。不过,信阳也有两样东西十分有名,那就是一道茶和一首歌。
"一道茶"指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据一位信阳老板讲,他在北京参加培训时,曾与人在酒桌上打赌,别人说出一样信阳的东西,他就喝一杯酒,结果他只为信阳毛尖喝了一杯而已。信阳优越的气候与土壤条件,是绿茶生产的理想环境,千百年一脉相承的手工制茶工艺,使"信阳毛尖"的独特风味无与伦比。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把光州茶(信阳毛尖)列为茶中上品。
而"一首歌"则是红遍中国的革命历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是1929年12月红军攻占商城县城庆祝建立河南省第一个县级工农苏维埃政权时的会歌,后来唱遍了全中国。
信阳当然不仅只有这两样东西。信阳师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曹明贵向记者介绍了信阳的种种优势。他说:"信阳其实拥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区位、自然、人文优势也非常多。但是,信阳人自卑,没有想着争发展,而是想着争倒数第一。"
曹明贵认为,本来,信阳可以做的文章非常多,比如"红"字文章,信阳是革命老区,新县就出了23位将军;比如"水"的文章,自然降水量比郑州多4倍,58年来罕有洪涝灾害,还有水可以直饮、被誉为豫南明珠的南湾湖;比如"山"的文章,信阳地处大别山脉,鸡公山号称中国四大别墅山之一,山上有200多座上个世纪留下来的别墅;比如"人"的文章,信阳780万总人口中有150万人在国内外打工,劳务经济每年为信阳带来40多亿元的直接收入......
虽然有种种优势,但信阳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在中国社科院倪鹏飞博士所做的全国600多个省辖市城市竞争力排名之中,信阳被排到了400名之后。
这样的排名并不奇怪,看一看其经济情况就可以知道其所以然:2003年,780万人口的信阳市GDP为344.1亿元,而佛山市仅有110万人口的顺德区2002年GDP为436.89亿元。由此可以看到信阳的差距之大。这样的成绩,使信阳在河南的排名倒数第二。信阳人在这方面可谓心情复杂。2001年,信阳市税收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便开始大肆宣传起来。曹明贵对此颇感哭笑不得:"这么大的地方,税收才这么大一点儿,怎么好意思心满意足大张旗鼓地宣传?不知道外地人看了,会怎样看待信阳?"
记者一位在信阳烟草部门工作的老乡告诉记者:"我刚来信阳时,起初还经常在城里到处走走,但走了几天我就不想走了,为什么?因为太不值得了。"怎么不值得?因为信阳市的街道又脏又乱,找不到可以留恋的地方,就连公园,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地方。"城市规划品位太差劲了!"
在信阳城区,记者几乎看不到一座标志性的建筑,交通秩序极差,卫生状况恶劣。摩的、三轮、出租车乱停乱驶,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满街乱跑的破旧三轮车打出的标语却是"树文明城市形象"。在河南省记者所去过的省辖市中,三轮车如此肆无忌惮在大街上跑的城市,记者印象中只有信阳而已。据当地人介绍,信阳是省辖市中唯一一个没有通过文明卫生城市评定的省辖市。"连固始都不如。"这样的评价,可见信阳人自己也很失落。
鸡公山的忧伤
鸡公山,信阳人总会提起的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它属大别山的支脉,主峰鸡公头又名报晓峰,像一只引颈高啼的雄鸡,因之名鸡公山。据说,解放前鸡公山是外国人、军阀、官僚、富商寻欢作乐之地。和国内其他一些名山不同,我国的名山大多开发较早,在古代就很有名,而且有很多名山同时也是佛教或道教圣地,而鸡公山是本世纪初才发展起来的。
鸡公山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处,南离武汉不过180公里。1903年,美国传教士李立生、施道格登山探奇,登上鸡公山后,得意洋洋地给驻汉口的美国领事馆发去喜报,夸耀自己的功绩。美国领事到山上一看,果然山水优美、气候宜人。与有"大火炉"之称的武汉相比,这里简直是天堂。这个领事回去后,写了很多文章,在西方的报纸上极力赞誉鸡公山的林翠泉清、清凉宜人。武汉、上海、广州等地的洋人们闻风而至,大兴土木。在外国人的力捧之下,鸡公山于20世纪初一举成名,和庐山、莫干山、北戴河一起,成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据统计,先后有20多个国家的牧师、传教士、富商巨贾和中国官僚军阀在此建造起特色各异的洋楼别墅300余幢,虽几经战乱和破坏,现仍存有212幢,分布在万绿丛中和秀峰之间。据称,在避暑鼎盛时期,居住山上的中外人士多达两三千人,一时成为繁华山城。
但它已今不如昔,游客稀少,日渐荒凉。信阳市商贸局办公室的沈峰说,鸡公山开发的力度现在一点也不够,不但管理混乱,服务也跟不上去。来的人越来越少,就连信阳本地人也懒得去了。而与此同时,鸡公山现在倒成了武汉乃至湖北的后花园,湖北前往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以至于有这样的说法:湖北一直要求把鸡公山交给他们管理!"想像从前繁盛的历史,真让人伤感!"
曹明贵说,这是一个怪圈,信阳放着那么多的旅游资源而不懂得进行整合开发,真是可惜了。从来没有人不让信阳发展,也从来没有人不让信阳人致富和追求幸福,但信阳发展为何如此缓慢?信阳与发达地区的对比,让人突然发现,信阳仿佛有一个难以解开的心结。这个心结压制、扼杀信阳人心中的激情、理想、追求与创意,留下的是失落、无奈、压抑、忧伤甚至愤怒。哀莫大于心死!这样的说法,让人灵魂震颤。
失向之城
记者在信阳工作的老乡张春明说,在信阳生活了三年多,越来越感觉到信阳似乎已经变成了一座民心失向的城市。其实,在记者采访中,很多信阳人表达了这种失向后的迷茫。他们在早上吃热干面、晚上吃满街的大排档的时候,会有这种感觉;他们坐着3元钱就可以逛遍全城的三轮车的时候会有这种感觉;他们过着每天按时上下班、拿着固定的工资的时候,也会有这种感觉。
这种失向也体现在政府对信阳城市发展的规划上,在"山水园林城市"和豫南区域性中心城市之间摇摆。
在政府决策和服务上,也体现出政府部门的摇摆不定。一位信阳企业家批评政府不讲诚信,把政府的招商引资行为比喻为"投资前许诺半个天都给你,进来后就关起门来打狗。真的,信阳人已经穷疯了。"
曹明贵认为,当地政府在政策的决策上也缺乏连续性,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承诺不能够兑现,给外来投资者造成很大的困扰和阻碍。他说:"由于政府信誉低、不讲诚信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连续举办了12届茶叶节,可是引进的项目却寥寥无几,知名企业和大项目更是无一落脚信阳。"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是,原来在南湾水库搞湖东开发区,奠基仪式都进行了,但因为没有人投资,现在毫无声息。如今又规划出羊山新区,能否招到投资者还值得疑问。
一位回乡创业者在信阳信息港的BBS上发表了这样一番感慨:"我在外办企业10余年,每年纳税20万元。我想过很多,就把企业迁回信阳,把税收贡献到家乡。可我遇到的不是关怀而是过多的指手画脚,他们不知道幼稚的企业尚没成熟,更需要各界的关怀。我是2001年把企业搬迁到信阳的,到目前已纳税近20万元。可我赔了近30万元,还让我纳企业所得税。我还能干下去吗?没办法,我只有再次背井离乡了。"
曹明贵的话也许道出了信阳的症结所在:"单从硬件上看,信阳是具备了向中等发达城市发展的基础条件的,但在软环境上,只怕是信阳落后的致命伤。比如,信阳政府的职能转换、信阳人口素质及人口结构,甚至是信阳人的整体经济意识,都可能成为一个地方发展的动力或阻力。"
信阳以前只是商业城市,收入支出并不多,河南其他很多城市比信阳富裕,但沃尔玛却到了信阳,信阳目前正在努力加紧发展工业,工业起来了,还怕没潜力
可以写一篇论文了,写本书都行
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