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竞赛专辑翻译

2024-12-14 10:45:0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2009第八届初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60首(51-55)

51.★题临安邸①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②熏③得游人④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⑤。

【注释】

①题临安邸:题:书写。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邸:官府,官邸,旅店、客栈。②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③熏:吹④游人:这里指达官贵人。⑤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译文】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又似当时的人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风气,使那些逃难者竟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并陶醉其中,竟把杭州当成了曾繁荣的宋朝首都汴州。

【阅读训练】

(1)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了临安城的特点:_____的青山,___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各填一个四字词语)

(重重叠叠 鳞次栉比)

(2)“暖风”、“游人”在诗中又怎样的含义?

(“暖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3)用“_____”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

(几时休)

52. ★★长歌行①

【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②。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③华叶衰④。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①长歌行: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②晞:晒干。③焜黄。④衰:读cui。

【译文】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露水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人也一样,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白白悔恨了。

【阅读训练】

(1)第二联中的“布”和最后一联中的“徒”,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布:散布;徒:空)

(2)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___”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 (恐)

(3)诗歌从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_____的思考,最终得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 (人生价值)

5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

【宋】 辛弃疾

郁孤台②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中闻鹧鸪③。

【注释】

①这首词为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造口:江西皂口镇,在万安县西南六十里。②郁孤台:在赣州西南田螺岭上,为风景名胜。③闻鹧鸪:汉代杨孚《异物志》:鹧鸪其志怀南,不思北,其鸣呼飞,“但南不北”。词人用它来嘲讽南宋小朝廷不想恢复北方。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究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忧愁,听到深山传来凄凉的鹧鸪声。

【阅读训练】

(1)作者把“___”和“___”联系在一起,以水写泪,表达了几十年来国破家亡的深深悲痛和无比愤恨。

(清江水 行人泪)

(2)“可怜”一词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可惜)

(3)词借“_____,____”设喻,表达了诗人收复中原的迫切希望和坚定信念。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54.★★西江月①·夜行黄沙②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③,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④边,路转溪桥忽见⑤。

【注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②黄沙:黄沙岭,指江西上饶的沙溪古镇。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别枝:旁枝。④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⑤见:同“现”。

【译文】

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七八颗稀疏的星星刚才还远挂天边,转眼间两三滴细雨洒落山前,预示着将要下大雨了。过去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走过桥转过溪水的源头,小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阅读训练】

(1)上阕写____景物,通过明月、____、_____、____、稻花、蛙声等景物,组成一幅农村仲夏月夜图。

(夏夜 惊鹊 清风 鸣蝉)

(2)词的前两句是由人的_____感知的,而第三、四句是由人的____感知的。

(听觉 嗅觉)

(3)这首词,上阕写农村夏夜,月白风清,阵阵稻香,处处蛙声,它给夜行人带来无限的喜悦。下阕写________。

(写天外疏星,山前飘雨,溪回路转,茅店忽现。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

55.★★《书湖阴先生壁①》其一

【宋】 王安石

茅檐②长扫静③无苔,花木成畦④手自栽。

一水护田⑤将绿绕,两山排闼⑥送青来⑦。

【注释】

①书:书写,题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②茅檐:这里指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③静:即净。④成畦(qí):成垄成行。畦:田园中分成的小区。⑤护田:将:携带。绿:指水色。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⑥排闼(tà):推门闯入。闼:宫中小门。据《汉书·樊哙传》记载,汉高祖刘邦病卧禁中,下令不准群臣进见,但樊哙排闼直入,闯进刘邦卧室。⑦送青来:送来绿色。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阅读理解】

(1)诗人所用的字或词前后常常是一致的,诗中“茅”与“____”、“____”与“两”属于同类之词。 (花 一)

(2)小诗意境清新闲雅,层次分明,对仗工整,将山水_____化,将远处景物移到院中,使景物更集中。 (人格)

(3)把诗歌的末两句译成现代散文。

(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推开大门把青色送来。)

(4)前两句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人勤。请用两个字概括后两句诗的内容。

(景美或景秀或境美)

56.★★★望江南①

【宋】 王琪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②,浪花深处玉沉钩③。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④不知摇落恨,素娥⑤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⑥。

{注释}

①王琪的这首咏月词,借景抒怀,托物言情。②冰吐鉴:冰、玉状皎洁的月色。③玉沉钩:同②。④丹桂,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斫之,树创随合(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⑤素娥,嫦娥之别称。⑥悠悠,忧思绵远的样子。

【译文】

一个天朗气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西楼。天上月,云堆散开之时,圆月如冰鉴(镜)高悬天宇;江中月,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月升月落,月圆月缺,不知重复了多少次。

斗转星移,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月中丹桂四时不谢,虽然它不会因秋而凋零,但月中嫦娥离群索居,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

【阅读训练】

(1)起句写一个天朗气清的____,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西楼。 (秋夜)

(2)“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中上句写____月,云堆散开时,圆月如明镜高悬天宇;下句写_____,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

(天上 江中)

(3)“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月中丹桂四时不谢,虽然它不会因秋而凋零,但月中____离群索居,在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

(嫦娥)

(4)“_______”,道出了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一个“___”字,收到了“一石击双鸟”的艺术效果。

(天上共悠悠 共)

57.★★晓出①净慈寺②送林子方③

【宋】 杨万里

毕竟④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⑤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⑥,映日荷花别样⑦红。

【注释】

①晓出:太阳刚升起。②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④毕竟:到底。⑤四时:春夏秋冬四季。⑥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⑦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译文】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阅读训练】

(1)首句似以“突兀”的语气开头,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____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赞叹)

(2)三、四两句诗人用一“____”和“____”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莲叶无边,既写出了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_____”与“____”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碧 红 映日 荷花)

(4)诗人先写____,再叙_____,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得效果,让人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全诗明白晓畅。 (感受 实景)

58.★★★六么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①

【宋】 李纲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②,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③凌灭。豪华销尽,己见银蟾④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⑤途远⑥,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释】

①这首词大约作于南渡初期的被贬途中,词中借金陵怀古之题,抒抗金报国之志,直接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不妥协态度。②玉树:指《玉树后庭花》曲,为南朝最末一个帝王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一向被当作六朝荒淫的一个标志。③兵戈:指战争。④银蟾:指月亮。⑤岁寒:指的是困境、逆境。⑥途远:指达到目的所费的时日。

【译文】

长江千里奔来,浩浩荡荡,江面宽阔。风靡一时《玉树后庭花》曲已不再听到,只有疏缓的古寺钟声还在敲响着。至此又已过去了数百年。岁月流逝得如此之快,令人吃惊万分。改朝换代时进行的战争把六朝帝王的淫侈奢华一扫而光,但见天边的月亮仍自管圆了缺,缺了圆。

湖水潮生潮落,江水也潮起潮伏。谁能体谅到我是被朝中奸邪排挤打击,贬谪到此的一个迁客呢?人已老大,而声名节操尚未确立,能不悲伤吗?不管环境如何恶劣,道路多么遥远,我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抗战到底的意志决不改变。依靠着栏杆独自远望,只见一个渔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

【阅读训练】

(1)这首词的上片写___,下片主要表现词人的身世之感,抒写自己的抗战志向。

(禁令的历史沧桑,写出了历史的无情)

(2)词的前两句点出了金陵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

(长江千里奔来,浩浩荡荡,江面宽阔)

(3)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改写“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一句。

(风靡一时《玉树后庭花》曲已不再听到,只有疏缓的古寺钟声还在敲响着。)

(4)“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是从_____上慨叹六朝兴亡变化之速的。

(时间)

(5)“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从眼前景物落笔,从湖水的涨落联想到江潮的起伏,并与首句“____”相应。

(长江千里)

(6)“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是什么意思?

(谁能体谅到我是被朝中奸邪排挤打击,贬谪到此的一个迁客呢?)

(7)下片中“____” 指的是困境、逆境;“____”指达到目的所费的时日。此两句说不管环境如何恶劣,道路多么遥远,我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抗战到底的意志决不改变。

(岁寒 途远)

(8)结尾三句用___的《_____》中的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表明自己独立不移、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

(柳宗元 江雪)

59.★★★西江月

【宋】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数语桥柱上。①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⑤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⑥。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释】

①序:写在诗歌前,用来表示写诗经过、原因、目的等内容的文字。②弥弥,是水盛的样子。③层霄,即层云。④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⑤可惜,是可爱的意思。⑥琼瑶,是美玉,这里比做皎洁的水上月色。

【译文】

漫无边际的旷野里,只见江水泓浩,微波粼粼;深邃缥缈的夜空里,只见烟霭横斜,层云暧暧。马儿爱惜以钱连缀做成的马荐不肯渡水,我就索兴躺下来尽情领略这春夜的美妙。

月光映照在蕲水之上,河水如同一块巨大的莹洁透明的美玉,令人爱怜不忍去。于是醉卧溪桥,直到听到杜鹃黎明的一声啼叫。

【阅读训练】

(1)“我欲醉眠芳草”一句,有多种作用,试做简要分析。

(该句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也写出了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渴望,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2)“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一种境界?

(借喻,表现了一种幽美、精密、纯洁的境界。)

(3)“_____”的特写镜头,使旷放、豁达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解鞍欹枕)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

(这首小令反映了词人在黄州的旷放生活,表达了乐观而豁达的胸襟。)

60.★★★临江仙①

【宋】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注释】

①这是晏几道的代表作。内容上,它写的是小山词中最习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寓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可以说,这首词代表了作者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译文】

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去年那春残时节的恼人情思又涌上心头。我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

记得初见小苹时,她穿着薄罗衫子,上面绣有双重的“心”字。琵琶美妙的乐声,传递胸中的情愫。当时在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苹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

【阅读训练】

(1)前两句中的“____”、“_____”,凄寂之景无人可知。

(楼台高锁 帘幕低垂)

(2)“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中的“____”、“____”,境极美:“人独立”、“燕双飞”,“____”极苦。

(落花 微雨 情)

(3)词的上片以幽情奇绝的景境描述为下片做了巧妙铺垫。于是,词的下片便直接转入____。 (忆人)

(4)下片以“记得”二字领起,写出诗人对歌女“小苹”的追忆。在作者的记忆之中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小苹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她穿着双叠“心字”形领口的轻赏罗衫。她为诗人弹奏着琵琶,悠悠的琴声之中寄托了“小苹”无限的“相思”。)

回答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549bbf0100dq4i.html
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竞赛专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97fe20100ab93.html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