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2024-11-22 06:16:1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您说的很对。跳脱三界,不再轮回,是阿罗汉,也就是声闻乘的圣人就可以做到的。而在三界之外,我们的觉悟仍旧没有圆满。我们把轮回叫做分段生死,那么当你了分段生死之后,仍旧有变易生死(喻意境界的提高是一种重生),也就是说,你的智慧没有真正达到圆满的境地,既不能受用真正的真理的快乐,也无法救济一切众生(阿罗汉虽然断了自己的烦恼,但是面对众生,仍旧很少会舍弃涅盘的快乐来到世间度众生,可见一斑)。所以在法华经讲,佛陀教我们佛法,最后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我们成佛,乃至令一切众生,脱离错误的知见(包括阿罗汉,在某些方面的知见仍旧可以说是不明了的),真正认识到宇宙人生的实相。
至于极乐世界,您可以看看《佛说无量寿经》,另外请问您,您能不能放下执着?如果您说,学佛不靠欲(欲中又有善法欲,是使凡夫增进向上的力量),那么您现在问这个问题是不是欲,是不是妄想,是不是执迷?呵呵,您就是把证悟者果地的见地拿到因地上来,就像一个很会外语的人不需要再背字母表,也不会有一个这样的人这么干,但是如果您初学,会不需要吗?佛经有个比喻,冰雹砸下来,把草砸死,然而冰块自己最终也化掉了,这就是一个明证。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对佛教有兴趣,可看末学个人简介中我推荐的佛教资料。

回答2:

「诸经之王」的《法华经》卷三授记品第六的内容,列举:
①成佛
②其国菩萨,无量千亿
③琉璃为地,周遍清净
我想这就是「佛」的终极目标。

学佛是为修成正果,学佛期间是不完全、不成熟的,以数理性来看万物世界,无论何种存在,都有其阶段性成长期间,成佛可说是人格完全的含义。
谈到欲望,我们常会误会其本意,这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环境里,欲望倾向恶方向比倾向善方向更容易的缘故。不过,使我们结实不义的欲望,并非出於人的本心。人的本心充分了解,这种欲望将使他陷入不幸。因此,为了排斥指向恶的欲望,并跟随指向善的欲望,找寻本心所愿的幸福,而不断地拚命挣扎著。

想到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的内容,会不会成就?这是不是执迷、妄想?

~~~~~~~~~~~~~~~~

依据圣经-创世记1:28 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

And God blessed them, and God said unto them, Be fruitful, and multiply, and replenish the earth, and subdue it: and have dominion over the fish of the sea, and over the fowl of the air, and over every living thing that moveth upon the earth.

be fruitful=果实(人格成长完全需要有成长期间的重要性『动、植、人皆有幼、少、青之三阶段。』)
be multiply=加倍、乘、繁殖、增加…(繁殖子女)
be subdue=主管(主管万物)

以弗所书4章13节: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创1:28 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
①要生养众多 (个人心体合一,以神为中心生活,人格完全。)
②遍满地面 (建立理想家庭…世界)
③治理这地 (对现实、物质世界、无形世界的主管完全且不缺乏。)
『神赐予人类的三大祝福』

在儒家思想中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思想,亦或是被称为佛经中「诸经之王」的《法华经》卷三授记品第六的内容,列举:
①成佛
②其国菩萨,无量千亿
③琉璃为地,周遍清净

【圣经①要生养众多】
【法华经①成佛】
【儒家思想: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神的圣殿、与神一体、神性』

【圣经②遍满地面】
【法华经②其国菩萨,无量千亿】
【儒家思想:②齐家、治国】

【圣经③治理这地】
【法华经③琉璃为地,周遍清净】
【儒家思想:③平天下】「平天下」就是宾士天下(包括许多国家),主要是用政令来平。
整个大纲的意思就是在於把自己灵明的德性能够彰明出来,在亲爱民众,使人人革新,以达成至善的境界。要想使人能彰明自己的明德,先要治好自己的国 家;要想治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治好自己的家庭;要想治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己身;要修好己身,先使自己的心平正;要想使自己的性情得当,先使自己的意念 真实无妄;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实无妄,先增加自己的知识。要想增加自己的知识,在於能做到即物穷理。

佛教是重於个人完成之层面(人格)
儒家思想则为家庭伦理之概念较重
科学方面则较强调万物主管的层面,但现实上却缺乏人格完全的人来以爱管理。

道家思想认为,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但它们在本源上是相同的,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大宇宙-小宇宙...西方哲学认为宇宙中有所谓的大宇宙与小宇宙之别,两者密不可分。大宇宙即是「宇宙」,小宇宙则是「人体」。因此西方哲学坚信,既然两者密不可分,足见星体的运行势必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状态。

神给人的第三祝福是主管整个宇宙的权利。为要使神感到喜悦,作为神心情之对象的人,便应当不断地在一生中体验喜悦。因此,神创造万物,作为人喜悦的对象,使人可以经常感觉到喜悦。换句话说,由於万物实体地反映出人的性相与形状,因此,它们是人的实体对象,人类可以从它们所给予的刺激感受到喜悦。人类对万物可以达成爱的主管,以及可以从万物获得喜悦,这是神对人类的第三祝福。

回答3:

佛教的终极目标就是成佛,成佛就是回归本性,本性圆满具足种种功德,本性具足大慈大悲,因为本性大慈大悲,所以成佛后会普度众生。菩萨也能渡众生,但智慧不圆满。佛陀智慧圆满,所以佛陀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别拿文殊普贤,观世音菩萨说事,他们都是佛陀倒驾慈航,方便示现!
往生极乐世界是为了给自己提供更好的修行条件,说极乐世界种种美好是方便摄受法,真正往生到了那里根本不会贪图享受那些快乐,因为往生到那里后都是八地菩萨以上果位,都是一心修习佛法。往生极乐世界是因为在那里修行佛法容易成就,且不会退转,娑婆世界难成就又容易退转。往生极乐世界目标还是为了成佛。那不是妄想、也不是执着,那是见真!

回答4:

是为了智慧——为了脱生死,为了晓净空,为了出轮回,为了度众生,其实这些都是为了智慧,因为只有更加开悟的人才能更好的做到这一点。

补充回答你的问题补充: 怀有一个目的去学佛一定不能成佛——因为这是一种功利心态,“念多少经求多少福报”、“为了来世才修今生”本身就是对佛理的玷污,用这种心态学佛,学的再虔诚充其量就是多一些福报、来世能好一些,但永远也出不了轮回、永远也成不了佛。 我曾问过一个和尚类似的问题,我说“当你看见一个人快要死了,你上前去救了他,但如果你想着救一个人佛祖就给你多少回报,这样就不好了,是吗?”和尚说是的,我又问“那应该用何种心态呢?”和尚的答案很有“无为”的感觉——“当救则救,因为他需要人救助他,所以我就要救助他”。所以,我想我们学佛也一样,不为了福报、因果、轮回而刻意修持——而是因为我们需要学佛,所以我们学佛(当然,福报、因果、轮回可以理解为学佛的目的,但我们不应刻意强调这种目的)

回答5:

佛教的终极目标是四宏誓愿所概括的: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具体点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迅速成佛然后到十方世界去度众生。往生到其他佛国世界也可以,但还要到极乐世界来进修以圆满佛国。普贤文殊等大菩萨尚且要发愿到极乐世界圆满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