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是周有光发明的,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和拉丁字母的印刷体一样。
汉语拼音有47个字母,也就是47个音素,其中声母23个,韵母24个,声母和韵母可以组成音节,包括两拼音、三拼音和整体认读音节。
a:发音时,嘴唇自然张大,舌放平,舌头中间微隆,声带颤动。
o:发音时,嘴唇成圆形,微翘起,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舌居中,声带颤动。
e:发音时,嘴半开,舌位靠后,嘴角向两边展开成扁形,声带颤动。
i: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u: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ü:发音时,嘴唇成圆形,接近闭拢,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前部隆起,声带颤动。
b: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读音轻短。
p: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气流迸出成音。
m:发音时,双唇紧闭,舌后缩,气流从鼻腔出来,打开嘴,声带颤动。
f:发音时,上齿触下唇形成窄缝,让气流从缝中挤出来,摩擦成声。
d: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流后突然放开,气流从口腔迸出,爆发成音。
t: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后,突然离开,气流从口中迸出。
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通过,同时冲开舌尖的阻碍,声带颤动。
l:发音时,嘴唇稍开,舌尖抵住上牙床,声带颤动,气流从舌尖两边流出。
g: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爆发成音。
k: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上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迸发成音。
h:发音时,舌根抬高,接近软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j: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紧贴硬腭,气流从窄缝中冲出,摩擦成音。
q:发音时,舌面前部贴住硬腭,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摩擦成音。
x: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抬高靠近硬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z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c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强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sh:发音时,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r:发音时,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嗓子用力发音,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声带颤动。
z: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c: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强的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s: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门齿背,留出窄缝,气流从舌尖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y: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w: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ai:发音时,先发 a 的音,然后滑向i,气流不中断,读音轻短。
ei:发音时,先发 e 的音,然后滑向i,气流不中断,嘴角向两边展开。
ui:发音时,u 的发音轻短,然后滑向 ei,嘴形由圆到扁。
ao:发音时,先发 a 的音,然后舌尖后缩,舌根向上抬,嘴形拢成圆形,轻轻地滑向 o。ou:发音时,先发 o 的音,嘴唇渐收拢,舌根抬高,口型由大圆到小圆。
iu:发音时,先发 i,然后向 u 滑动,口型由扁到圆。
ie:发音时,先发 i,再发e,气流不中断。
üe:发音时,先发 ü 的音,然后向e滑动,口型由圆到扁。
er:发音时,舌位居中发 e 的音,然后舌尖向硬腭卷起,两个字母同时发音。
an:发音时,先发 a 的音,然后舌尖逐渐抬起,顶住上牙床发n的音。
en:发音时,先发 e 的音,然后舌面抬高,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泄出,发n的音。
in:发音时,先发 i 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下门齿背,舌面渐至硬腭,气流从鼻腔泄出,发n的音。
un:发音时,先发 u 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上牙床,接着发n的音,气流从鼻腔泄出。
ün:发音时,先发 ü 的音,然后舌头上抬,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泄出,发n的音。
ang:发音时,先发 a 的音,然后舌根抵住上软腭,气流从鼻腔泄出,发后鼻音尾ng的音。
eng:发音时,先发 e 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下牙床,舌根后缩抵住软腭发ng音,气流从鼻腔泄出。
ing:发音时,舌尖触下齿龈,舌面隆起至硬腭,鼻腔共鸣成声。
ong:发音时,先发 o 的音,然后舌根后缩抵住软腭,舌面隆起,嘴唇拢圆,鼻腔共鸣成声。
整体认读音节有16个:
zhi、chi、shi、ri :这四个音节的韵母都是舌尖后元音“-i”,发音口形舌位不好掌握。把这四个音节当做整体来认读,是为了避开学习舌尖后元音“-i”的困难。发这个舌尖后元音时,口略开,展唇,舌前端抬起和前硬腭相对。发音时,声带振动,软腭上升。
zi、ci、si :这三个音节的韵母都是舌前元音“i”,发音口形舌位不好掌握。把这三个音节当做整体来认读,是为了避开学习舌尖前元音“i”的困难。发这个舌尖前元音时,口略开,展唇,舌尖和上齿背相对,保持适当距离。发音时,声带振动,软腭上升。
ye:这个音节可以看作韵母ie自成音节。
yi、yin、ying、wu:这四个音节是由韵母i、in、ing、u前面加声母y或w构成的。
yu、yue、yun、yuan:这四个音节是由撮口呼韵母ü、üe、ün和üan前面加y构成的。注意,ü碰到半元音y时,两点省略不写。
yan 这个音节不属于以上五种情况,故不列为整体认读音节,它是由声母y和前鼻音韵母an拼成的音节。
确切的来说,汉语拼音和英文使用的都是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源自于希腊字母,是罗马人发明而非英国人发明的。拉丁字母是欧洲主要的书写系统,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德语、意大利语等语言都使用拉丁字母。
在欧洲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之后,拉丁字母随着西方的殖民扩张和文化输出扩散到全世界,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字母。所以世界上大多数语言都有一套拉丁化的系统用来转写本民族语言。汉语历史上也有很多转写系统,繁乱不堪,比如韦氏拼音、国语罗马字、拉丁化新文字等等,繁乱不堪,并不统一。1913年之后,中国使用了一套取汉语偏旁部首为汉字注音的系统,即注音符号,但是注音符号不是拉丁字母,所以没法作为汉语的罗马化转写系统。
1956年,我国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国家标准,以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拉丁字母为基础,兼具为汉字注音和罗马化转写系统两项功能,结束了一音多拼的转写混乱时代。正因为汉语拼音和英语都使用了拉丁字母,所以汉语拼音和英文字母基本一致。
不过其实汉语拼音方案也规定了一些英文字母没有的字母,比如表示“迂”的韵母的ü,表示“诶”的单韵母发音的“ê”,这俩字母在法语中有,英语中没有。汉语拼音方案规定了四个用二合字母表示的音位:zh、ch、sh、ng,为了使拼式简短,《方案》规定了这四个音可简写为ẑ、ĉ、ŝ、ŋ,比如“庄”字可以拼做“ẑuāŋ”,这四种简写字母英文中也不存在。
查一下汉语拼音发展史就知道了
先是瞿秋白主张要根据中国的多种地方方言来分别改造,也就是说方案将不是一个,而是十个八个以至上百种;后来到了民国二年时当时的政府就开始着手制订注音字母方案,是由黎锦熙先生所主持;后来就是赵元任主持搞的,也就是采用国际通用拉丁字母注音的方式等。接着看史,汉字拼音的改革历史也只有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时中断过数十年(可见文革一斑),总体看是一直持续不断地进行着的。而《新京报》此篇文章所提周友光先生虽前半世纪只是私下喜爱此学,但到1956年始,他则全力投入了这项事业。周友光先生今年1月13日刚刚过一百零二岁寿诞,耆耄老者,文字兴趣依然,令人感动!
若说起汉字拼音改革发展至汉字拉丁化阶段,我辈该是亲历之人。据史料记载:《汉语拼音方案》是自1958年秋季开始作为小学生必修课程进入全国小学课堂的,我则于1960年入小学。学校开始教授的是一种古怪的汉语拼音发音方法。
就是为了将来学英语方便
本来就是解放后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