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msd 液晶现实器到底够不够用?8ms的和16ms的到底有多大的区别!

2024-12-19 20:26:5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为了不让画面受到响应时间的影响,液晶面板将速度从25ms提升到16ms,然而这仍然无法满足家用电脑对游戏日益增长的需求,于是12ms和8ms相继出现,如今甚至是5ms或者更短的响应时间都开始崭露头角,曾经让人头疼的问题正在开始逐渐消解。

众所周知,响应时间直接影响到游戏画面的流畅度。但是,提升了响应时间的产品又存在一些争议。到底响应时间的提升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是否会因此而降低液晶显示器其它品质的指标呢?而响应时间究竟是如何提升的?为什么不一次性地提升到和CRT相同的1ms呢?此间答案将在下文揭晓。

一、12ms、8ms相继出台
16ms只是开始,在刚刚测试16ms响应时间的液晶显示器时候,我们就强调了16ms的作用仅仅是延缓了响应时间过慢给显示器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真想做到彻底消除拖尾现象,那么就应该向CRT的1ms进军。如今在16ms之后、12ms的产品摆上舞台,然而和前者相比,其提高的幅度仅仅是理论化的,4ms对于人眼而言,想要区别简直太难了。最近响应时间又继续向前迈进,三星公布了最大可将液晶面板响应时间减小至8ms的技术,8ms和12ms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不妨来计算一下,通常当画面显示速度超过每秒25帧时,人眼会将快速变换的画面视为连续画面,不会有停顿的感觉。理论上当响应时间为30ms时,显示器每秒钟能显示1/0.030=33帧画面;而当响应时间25ms时,每秒钟就能显示1/0.025=40帧画面。而我们熟悉的16ms理论上能够提高多少帧的画面呢?按照1/0.016大约等于62.5帧,可以说一下子比25ms提升了20帧以上,而12ms则提升到83帧,8ms则可以提升到125帧画面。由此可以看出,响应时间越短,显示器每秒显示的画面就呈几何指数趋势增长,但实际上理论值在现实中往往还有其它方面的损失。

实际使用中,高于40ms的LCD在应用中就比较容易出现拖影,而响应速度在25ms基本可满足播放DVD影片,因为它已经达到了40帧画面的水品,包括在实际中的损失和误差,还是要超过P制或者N制对帧数的要求。但是对于玩Quake3等游戏而言,他们所需要的帧数甚至超过了300帧以上,那么即便是8ms也不能充分发挥其速度的优势,而CS这样的游戏通常可以达到100帧,那么8ms的液晶在CS的时候应该从理论上杜绝了响应时间带来的负面影响。实际上,人的眼睛正常能够识别的范围会在60帧/秒划一个界限,所以大部分人在用16ms或者12ms的液晶显示器玩Quake3和CS中,会感觉到拖尾已经不是很明显了。

二、 8ms如何做到?
三星公布了最大可将液晶面板响应时间减小至8ms的技术,但是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和12ms的做法是否相同呢?从资料来看,响应时间是液晶显示器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即像素由暗转明或由明转暗所需要的时间。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上升时间(Rise time)和下降时间(Fall time);而我们在显示器说明书上看到的应该以两者之和为准。影响响应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四个:γ1(液晶材料的)粘滞系数,d(液晶单元盒)间隙,V(液晶单元盒)驱动电压,Δε(液晶材料的)介电系数。而如果要减少响应时间,就需要减少前两者的数值,以往一般是通过增加后两者数值的手段来做到。但是,增大液晶单元盒驱动电压同时也会减少液晶的寿命,因此在响应时间的提升问题上,确定新的液晶材料就成为了新的重点。因为前两者是直接与液晶材料本身的特性相关的,新的液晶材料必须经过反复试验,多方面对比测试,才能确定并投入生产(比如低温多晶硅(Low Temperature Poly silicon)理论上面板像素反应时间要比早期较多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上的非晶硅(a-Si)快10倍)。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工艺制程,可以减小液晶单元盒的间隙,使液晶分子可以更快地扭转到位,这同样有助于加快响应时间。

而三星的8ms技术则放弃了以往仅仅利用提高液晶响应速度的过驱动(Over Drive)技术,缩短名为“PVA(特定竖向定线)”的VA方式来调节液晶面板的中间色调响应时间。因为这样的做法往往无法缩短由黑色向白色转换显示时的响应时间。

此次三星通过改进液晶驱动技术,并配合过驱动技术,将由黑到白的显示响应时间缩短了一半。该技术可以针对一个像素,让其在某个帧周期中显示为黑色,在下一个帧周期中显示为白色,而在该像素进行黑色显示时将施加给液晶的电压稍稍提高一点。这样一来,就会使液晶的配向由垂直方向(黑色显示)稍稍向水平方向(白色显示)倾斜。由于液晶已经预先倾斜,因此在下一个帧周期进行白色显示时一旦有大电压加载到液晶上,液晶就会迅速倒向水平方向。据三星电子称,液晶配向由垂直向水平方向变化时,一般情况下这个过程要分为2个步骤:首先用较多的时间使液晶稍微倾斜,然后再迅速地大幅运动,而倒向水平方向。该技术则省却了第一个步骤。关于进行白色显示时加载到液晶上的电压,则是使用过驱动技术来提高的。

三、影响响应时间的主要因素
要分析影响响应时间的因素,主要是取决于响应时间的计算公式。影响响应时间的因素如下所示。

γ1:(液晶材料的)粘滞系数
d:(液晶单元盒)间隙
V:(液晶单元盒)驱动电压
Δε:(液晶材料的)介电系数

所以,要减少小响应时间,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努力。减小液晶材料的粘滞系数;减小液晶单元盒间隙;增大液晶单元盒驱动电压;增大液晶材料的介电系数。其中,液晶材料的粘滞系数和液晶材料的介电系数,都是直接与液晶材料本身的特性相关的,研发人员需要经过反复试验,多方面对比测试,才能确定一种稳定而又可以满足低响应时间要求的液晶材料。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工艺制程,可以减小液晶单元盒的间隙,使液晶分子可以更快地扭转到位,这同样有助于加快响应时间。而增大液晶单元盒驱动电压固然也可以提高响应速度,但是同时也会减小液晶的寿命,所以液晶单元盒驱动电压是否可以增加和可以增加多少,都是需要建立在严谨的科学试验和反复的实际测试基础之上的。

四、小知识:了解响应时间的定义
响应时间是LCD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即像素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所需要的时间,其原理是在液晶盒内施加电压,使液晶分子扭转与回复。我们常说的25ms、16ms就是指响应时间。响应时间越短,则使用者在看动态画面时越不会有尾影拖曳的感觉。响应时间分为两个部分:上升时间Rise time和下降时间Fall time;对TN型面板来说,驱动电压从低电压变成高电压时画面会从白色变成黑色(电压Rise),因此白色变成黑色所需时间就是Rise Time;而驱动电压从高电压变成低电压时画面会从黑色变成白色(电压Fall),因此黑色变成白色就是Fall Time。MVA和IPS则刚好相反,黑变成白是Rise Time,白变成黑是Fall Time。

五、小结:加快响应时间不应影响其它指标
响应时间固然重要,但终究不是液晶显示器的全部,色彩和亮度以及可视角度对家庭用户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响应时间。对他们而言,游戏仅仅是电脑操作中的一个部分,如果不进行大动态游戏的娱乐,几乎感觉不到响应时间过慢带来的影响,但色彩却是完成任何工作都感受得到的,无论是观看数码图片、影视娱乐,还是非速度类游戏、软件,都离不开这几个指标,而可视角度也是如此。

回答2:

同意~~

回答3:

如果看看网页,电影,可以了.要是喜欢看大片,打游戏,最好用8MS或以下的.
他们的区别是16MS每秒打62.5桢,8MS的打125桢.
每秒打的针越多,显示效果越好

回答4:

响应时间指的是LCD显示器对于输入信号的反应速度,也就是液晶由暗转亮或者是由亮转暗的反应时间。一般来说分为两个部分--Rising(上升时间)和Falling(下降时间),而我们所说的响应时间指的就是两者之和。一般来说,响应时间越短越好。响应时间越短,用户在看移动的画面时就不会出现类似残影或者拖沓的痕迹,因为按照人眼的反应时间,响应时间如果超过40毫秒,就会出现运动图像的迟滞现象.
至于16ms的液晶显示器到底够不够用,那要看你用它来干什么.如果你主要是处理静图,还玩一些对显示要求不太大的游戏,或者看看碟,那么16ms足够了
如果你常玩CS之类要求较高、图象变换速度很快的游戏,那至少要用12ms才行,还要搭配一个高精度鼠标。
响应速度不是唯一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