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PU性能的问题

2024-11-25 10:46:18
推荐回答(6个)
回答1:

主频
CPU内部的时钟频率,是CPU进行运算时的工作频率。一般来说,主频越高,一个时钟周期里完成的指令数也越多,CPU的运算速度也就越快。但由于内部结构不同,并非所有时钟频率相同的CPU性能一样。

外频
即系统总线,CPU与周边设备传输数据的频率,具体是指CPU到芯片组之间的总线速度。

倍频
原先并没有倍频概念,CPU的主频和系统总线的速度是一样的,但CPU的速度越来越快,倍频技术也就应允而生。它可使系统总线工作在相对较低的频率上,而CPU速度可以通过倍频来无限提升。那么CPU主频的计算方式变为:主频 = 外频 x 倍频。也就是倍频是指CPU和系统总线之间相差的倍数,当外频不变时,提高倍频,CPU主频也就越高。

缓存(Cache)
CPU进行处理的数据信息多是从内存中调取的,但CPU的运算速度要比内存快得多,为此在此传输过程中放置一存储器,存储CPU经常使用的数据和指令。这样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可分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

二级缓存
即L2 Cache。由于L1级高速缓存容量的限制,为了再次提高CPU的运算速度,在CPU外部放置一高速存储器,即二级缓存。工作主频比较灵活,可与CPU同频,也可不同。CPU在读取数据时,先在L1中寻找,再从L2寻找,然后是内存,在后是外存储器。所以L2对系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生产工艺
在生产CPU过程中,要进行加工各种电路和电子元件,制造导线连接各个元器件。其生产的精度以微米(um)来表示,精度越高,生产工艺越先进。在同样的材料中可以制造更多的电子元件,连接线也越细,提高CPU的集成度,CPU的功耗也越小。这样CPU的主频也可提高,在0.25微米的生产工艺最高可以达到600MHz的频率。而0.18微米的生产工艺CPU可达到G赫兹的水平上。0.13甚至0.09微米生产工艺的CPU现在已经是主流,过不了多久,0.065微米(65纳米)的CPU也将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阵脚
我们知道,现在常见的CPU下面都有数以百计甚至千计的针脚,它的主要用于供电和CPU与各部件之间的通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区别CPU的型号、代次等等。

上述这几样,一般情况下除了针脚,其它的几项参数对CPU都有较大影响,但我觉得相对于这些来说,CPU的架构和Cache的算法对性能影响更大。
架构的优劣从根本上决定着CPU的性能,就好比Athlon/64的主频、Cache容量等都远低于P4,但性能却相差无几,而intel到了Pentium D时代,也舍弃了经典的NetBurst架构,转而使用新架构;而Cache有一个命中率的问题,同样一种算法,提高Cache容量的确可以起到提高CPU性能的效果,但一旦达到一个临界点,性能不仅不升,甚至有可能反降,所以Cache并非越大越好,Cache效能的高低,不在于容量,而是在于算法。

回答2:

看频率是在Athon出来之前的事,
同品牌的CPU是要比较总线的,
对于intel主要看主频、L2,
针脚决定了是否能升级到更好的CPU,
制作工艺能降低能耗。

回答3:

不能说那个重要啊!都很重要啊!所有电脑配件都是互相关联的啊!但相对来说还是主频比较重要!因为是处理速度的首要前提条件

回答4:

不知你想了解什么,CPU性能越强,处理速度越快

回答5:

cpu和显卡很重要

回答6:

差不了多少。DDR3
1333相对DDR2
800在性能上提升真没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