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注意的发展特点

2024-12-25 18:24:1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随着宝宝逐渐长大,他会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他会有自己对待事物的认知。心理也会逐渐的成熟,父母在这个阶段需要充当宝宝的导师,因为孩子的第一学习对象就是父母。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那么0-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是什么?

0-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0-3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是处于无条件接受期。婴幼儿期是指出生到3岁这一阶段。这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之一。此期人格发展的特点是儿童自我概念初步形成,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表现出各种基本情绪活动特点,如焦虑、恐惧、羞怯、敌意和愤怒。性格的内向或外向特征也在这一阶段逐渐明显。

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进入了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这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个重大的变化,3岁是他们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起了集体生活。对幼儿来讲,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如何使幼儿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其中最关键因素是师生之间建立感情。因为这一时期幼儿突出的特点是情绪性强。

0-6岁的幼儿该怎么教育

奖罚教育,做错事一定要罚,这样对他(她)以后有帮助,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和敢做敢当的意识,让孩子知道做出的所有选择都是要承担后果的。

0-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上面已经说过,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的阶段。这是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肚子进入一个大集体,父母要做的就是尽量帮助孩子融入幼儿园。因为这是他们人生的第一节课。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独立。

回答2: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在组织幼儿集体活动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幼儿玩各的,注意力不在老师的身上而被一些无关的事物所吸引。面对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们,老师既不能严厉的斥责,也很难直接将幼儿的兴趣调回到老师的活动当中。那么,今天围绕“幼儿注意问题”来谈谈我们如何成为幼儿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和支持者。

一、幼儿的注意发展特点

很多老师之所以会不知所措,是对幼儿的注意发展的情况不太清楚,盲目的认为是幼儿“不听话”、“不乖”。其实,幼儿的表现和这个阶段的年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了解幼儿期的注意发展及其特点是十分重要。

(一)无意注意占优势

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3-6岁儿童的注意仍然主要是无意注意。但是和3岁前的幼儿相比,3-6岁的幼儿的无意注意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特点中。

1.注意仍然受刺激物的物理特性支配

强烈的声音、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突然出现的刺激物或者事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都容易引起儿童的无意注意。比如电视、电影和各种活动都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水里的鱼、天上的鸟,也由于他们活动多变而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在室内学习时,有人在活动室里面走来走去,会使这一阶段的儿童分散注意;如果大部分儿童不注意听老师讲话,而是相互交谈或玩耍,造成室内一片喧哗,这个时候老师提高声音不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反倒是突然放低声或者停止说话,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在幼儿进行阅读活动的时候,活动室内部的布置环境过于花哨,会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从老师身上分散到无关的装饰上面;老师的声音过于平淡没有起伏,也容易使幼儿感到疲惫,从而分散注意力。

2.兴趣和需要逐渐成为3-6岁儿童无意注意的原因

3-6岁幼儿的生活经验比以前更丰富了,对于一些事物有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对于符合他们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比如,有的儿童对汽车特别感兴趣,不论在任何场合,都会注意到汽车及相关汽车的事情。幼儿期出现了渴望参加成人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需要,成人的许多活动如成人开汽车、解放军练兵、民警维持交通秩序、医生看病、护士打针、售货员售货等等,都能成为幼儿无意注意的对象。符合幼儿经验水平的教学内容,以游戏形式出现的教学方式,也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3-6岁幼儿有意注意发展水平较低,稳定性差,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且依赖于成人的指导和组织。

1.3-6岁儿童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限制

有意注意是由脑的高级部位控制的。大脑皮质的额叶部分是控制中枢所在。额叶的成熟,使幼儿能够把注意指向必要的刺激物和有关动作,主动寻找有需要的信息,同时抑制对此不必要的反应,即抑制分心。在大约7岁时,额叶才能成熟。因此,幼儿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师应该给予幼儿更多的耐心,而不是指责。

2.3-6岁儿童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起来的

3-6岁幼儿的有意注意需要成人的指引,成人的指引能够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和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即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并且用意志努力保持注意。老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只是一味地让幼儿认真听,却没有说清楚要求幼儿听什么,没有教会幼儿怎么去听,怎样才能够保持注意,这样十分不利于幼儿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3.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因为幼儿的有意注意发展水平不足,因此需要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起来,让注意对象直接成为幼儿行动的对象,是他们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有利于有意注意的形成与发展。例如,在阅读活动当中,除了让幼儿注意听老师和其他幼儿的讲述,还可以让幼儿进行适当的角色扮演,让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亲身的体验当中更好的保持有意注意。

二、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幼儿分散注意

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不要选用过多无关的、花哨的内容作为教室的背景,尽可能的温馨、简洁,引起幼儿无关注意力的内容减少了,幼儿的注意力就更容易集中在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师授课过程中,不要一次呈现过多的刺激物,例如在阅读活动中老师可以运用教学挂图或者是有趣的头饰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不要在同一张图片中呈现过多的内容,而是仅仅呈现当下讲解的内容。呈现的方式也应该讲究一定的顺序性,可以按照从上到下或者是从左到右的方式,切记不可以凌乱,让幼儿不知从哪里开始看,往哪个方向看。

上课前应先把玩具、图书等收起放好。老师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整理好幼儿刚才在活动时或者在中间休息时所运用到的玩教具,帮助幼儿更好的进入到教学活动的状态来。运动的挂图等教具不要过早呈现,使用后应立即收起。教师应该保持自身装束整洁大方,不因为老师的外形动作而引发幼儿的无关注意力。

(二)选用新颖的教具,吸引幼儿注意

幼儿的思维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定的直接操作道具能够帮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参与性,从而提高幼儿对活动内容本身的兴趣。因此,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小贴纸,或者是与此次活动内容相关的头饰和卡通图片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是,对年幼的儿童不要出示过多的教具,过多教具反而容易导致幼儿注意力的分散。教具是帮助幼儿更好的参与活动,帮助老师实现教学目标,过多的教具容易让幼儿注意力集中在教具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从而忽视了本身的教育价值。

(三)明确活动目的,帮助幼儿发展有意注意

在活动开始之前可以先调动幼儿已有经验,教师应该明确地提出此次活动的目的及活动的方式,激发幼儿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力。例如,阅读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说明此次活动过程当中的一些安排“听一听”“说一说”“玩一玩”,并且提出接下来希望幼儿能够仔细听的内容,比如:“仔细听一听故事里面有谁”“等会告诉老师他都经历了什么”。在活动过程当中,老师也需要注意时刻保持与幼儿的互动,提醒幼儿看老师,注意老师的动作。可以采用一些小口诀,例如:“小脚并并拢,小手放腿上,小嘴巴不说话,小眼睛看老师”。

(四)注意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发展

教育对幼儿的注意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根据注意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有计划的教育。由于我国目前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主要是以集体的形式为主,因此教师常常会“以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儿”。然而,由于每个幼儿的身心发展速率不一,所以在注意力的稳定性、选择性、广度等特性上会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既要关注所有幼儿的情绪状态和学习完成情况,也需要对于一些有注意力困难的幼儿进行单独指导。例如,请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用眼神示意,或者是组织一些互动的小游戏让幼儿参与其中。

回答3:

小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

注意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需一定的努力;而无意注意是自发的,不需要任何的努力。譬如,教孩子看书、认字,这就需要有意注意,而突然室外有鞭炮声,孩子的注意被吸引去看放鞭炮,这就是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水平与儿童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婴幼儿的大脑皮质的发育还不成熟,其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

新生儿就已有了注意,而且也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如对简单鲜明的图案的注意比灰暗、较复杂的图案时间长,对人脸的注意多于对其他物体的注意,时间只有数秒钟。

3个月的婴儿已能比较集中地注意人的脸和声音,但时间也很短。随年龄增长,生活内容的丰富,活动范围的扩大,注意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幼儿虽有一定的有意注意,但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分散、转移,一直到小学低年级,小儿的注意经常带有情绪色彩,任何新奇的刺激都会引起他们的兴奋,分散他们的注意;到了小学高年级才逐渐自觉起来。

小儿正常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随年龄增长,生活内容的丰富,活动范围的扩大,注意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幼儿虽有一定的有意注意,但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分散、转移,能集中注意的时间往往只要3-5分钟,所以这时不要过于忧虑孩子的注意有什么异常。

5-6岁小儿开始能独立控制自己的注意,但一直到小学低年级,小儿的注意经常带有情绪色彩,任何新奇的刺激都会引起他们的兴奋,分散他们的注意;到了小学高年级才逐渐自觉起来。

一般而言,5-7岁岁的小儿能集中注意的平均时间15分钟左右,7—10岁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左右,12岁以后为30分钟。小儿的注意是能够通过培养而加强的,但应符合小儿注意的特点,尤其对幼儿切忌“疲劳轰炸”,要经常用新的、生动的内容来引起小儿的兴趣和注意,尽量排除外界干扰,为小儿创造良好的环境。

如何训练小儿注意力

(1)提供安静的环境在安静的环境中,使心灵逐渐沉静,发掘学习的兴趣,以增进专心度。此外,在孩子专注于学习时,大人不宜随便打搅,应在告一段落时,再提出要求。

(2)陪伴孩子需有技巧若是孩子无法独立完成学习,大人可在旁陪伴、协助,但切忌给予过多指导。

(3)用静态的游戏延续注意力像玩拼图、穿珠子等静态游戏可以从简单的开始,享受完成的成就感,以训练短时间的注意力,再慢慢加深游戏的难度和延长游戏的时间,以延长孩子的耐力,增进专心度。

(4)从1分钟开始孩子只要保持1分钟的专注力,就予以称赞,再逐渐延长到一次5分钟、10分钟。赞赏、鼓励是学习的重要因素。

(5)从孩子有兴趣的事着手。

(6)建立秩序感为孩子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从学习物归原处、整理个人物品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秩序感。在日常生活作息上也要有规律,生活规范要建立。在执行过程中,家长要严格而不严厉。

(7)加强孩子意志锻炼,培养其形成有始有终地做好每一件事的良好习惯。

小儿记忆力的特点

幼儿时期孩子的记忆力以无意记忆为主,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记忆力的一个特点是容易遗忘,因此一般人记不住3岁以前的事情,心理学称之为“人类幼年健忘”。这个时期的孩子,对鲜明、生动、有趣的事物非常感兴趣,这些事物能引起他的情绪反映,重复多次后使孩子能够不费力的记住。

如喜爱的玩具、动物、道路、词汇等等,但现在还是无意记忆、形象记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学龄前期的记忆特点有所改变,4岁以后,孩子的记忆力就有可能终生难忘,但是,由于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这时的记忆基本上还是属于形象记忆。在5-6岁时,孩子记忆的有意性就有了明显的发展,他不仅能识记和回忆需要的材料,还可以运用一些方法帮助自己加强记忆。这个时期,家长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有意记忆,它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技巧的基础。因为靠无意记忆所获得的知识是零碎片断的,是不完善的。

整个幼年的记忆特点是形象性,孩子识记形象直观的材料,要比识记抽象的原理和词汇容易得多。而在识记词汇的过程中,生动形象化的描述又比抽象的概念容易让孩子接受。不过,在5-6岁的孩子中,词语记忆的发展已经大于形象记忆了。

小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3-6岁时期,儿童的情绪体验已经非常,出现高级情感如信任、同情、道德等,情绪保持时间略长,但仍不稳定,经常要面临信任-欺骗、自主-依赖,依恋-分离等矛盾性情感问题,并且需要努力解决这些问题。随着想象力的发展,会出现对想象中事物的害怕和焦虑。

3-4岁儿童的冲动性行为和发脾气仍然很明显,随着语言和认知功能的发育,儿童对外部行为控制和调节能力迅速发展,5-6岁儿童不愿意服从成人要求时,会用较复杂的语言与成人协商。且学龄前儿童在幼儿园中药遵守各种游戏规则,发展出平等的同伴关系,也逐渐学会忍耐、自制、坚持等品质。自我调控主要表现在抗拒诱惑和延迟满足。

小儿动作发育的特点

3-4岁:能到处任意活动,能跳高跳远,两脚交替上下楼梯,会独脚站立5秒钟左右。在日常生活方面,能自己洗脸洗手,在家长协助下能穿脱简单衣服,手指变得灵活起来,可以使用筷子、扣钮扣、画图形,会折纸、剪贴,会一页一页地翻书等。

4-5岁:能单脚跳跃,能抓住跳跃的球,平衡功能有了发展,能脚尖对着脚跟直线向前走,能玩翘翘板、滑滑梯等。在日常生活方面,可以很好地洗脸、刷牙、擦鼻涕,能独立穿衣服。在精细动作方面,能很好地使用筷子,可以简单画出人的几个部分,包括头、躯干、四肢等,能画三角形、正方形等。

5-6岁:能迅速自如地奔跑,且跑的协调、平衡能力较好,会拍球、踢球,并能边跑边踢。能连续走半小时路程,能独脚立lo秒钟左右,能脚尖对着脚跟往后走。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能帮助家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擦桌子、收拾碗筷等。孩子手指的动作更精巧,会用小刀削铅笔,会投球,会画比较完整的小人,能用铅笔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以及简单的汉字,手工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如何促进小儿的动作发展

首先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幼儿每完成一个动作,均是从不会到会,再到技巧熟练,必须经过多次重复才能实现。其次要根据幼儿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运动的复杂程度及锻炼的强度和时间。通常采取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小量到大量,时间从少逐渐增多,循序渐进,逐渐提高,使小儿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最后要结合年龄注意个别对待,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的小儿,选择健康锻炼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小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3~6岁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最快的阶段 3~6岁是儿童的大脑、神经、肌肉迅速发展并接近成熟的时期;是词汇量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语言应对能力初始发展的时期;是认知能力、逻辑能力、自我意识开始发展的时期。在这些发展周期的综合作用下,造成了这一阶段儿童语言潜力巨大,因此3~6岁是一生中语言能力发展最快的阶段。

5-6岁的宝宝,在语言发展上,基本能够正确发音,而且语言的连贯性增强,5-6岁宝宝的词汇更加丰富,可以与成人自由地进行言语交流,已经初步掌握语法结构,因而,其言语表达能力会有进一步的提高,并且能初步掌握书面言语。

5岁左右的宝宝能比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强烈的语言要求,乐于谈论每一件事。宝宝会经常模仿大人的语气讲话,也乐于表演自己熟悉的故事,扮演角色游戏。

5岁以后,宝宝已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了,喜欢挑别人发音的错误,但对自己没能准确发音的词语却故意回避。

6岁左右,宝宝不仅可以完整、连贯地说话,还会表现得大胆、生动、有感情,并喜欢在讲话过程中配合做肢体动作。

如何促进小儿语言发展

语言是表达思想、与别人进行交际的工具,语言教育包括倾听、表达、早期阅读和写前准备四大方面,为宝宝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发展宝宝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养成宝宝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努力营造肯定、支持、鼓励宝宝用语言交往的氛围,让他在平等、和谐、被肯定的气氛中,有时间和对象表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同时,还应以自身良好的语言修养,为宝宝做榜样,做到语言规范、亲切、文明、生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宝宝语言学习的范例,父母应经常为宝宝朗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父母最好能用丰富的表情和腔调进行朗诵,激发宝宝的阅读欲望。

阅读时,父母可手指读物,教宝宝认识一些简单的常用字。汉字形象化的特点为宝宝识字提供了可能,同时在阅读中识字,能提高宝宝的学习兴趣,使他能将图、文、字结合起来,有助于他对汉字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仅仅只为了让宝宝识字而识字,识字是为了使宝宝获得一种阅读的工具,最终达到独立阅读的状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小儿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儿童感知觉发展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从近距离感觉逐渐转向远距离感觉,首先发展的是以肤觉味觉为中心的近距离感觉,随后逐渐发展以视觉、听觉为中心的远距离感觉;从不分化到逐渐发生分化,各种感觉从单独起作用到相互结合。五六岁的幼儿分辨事物的能力有所提高,已能正确地区别混合色和不同深浅的颜色,能对光谱中全部颜色和它的名称紧密地联系起来;触摸觉的差别感受从五六岁的幼儿才开始发展起来。如幼儿用两手来比较两个同样体积而重量不同的小盒子。

3~4岁幼儿往往认为重量是一样的,而5~6岁幼儿就能指出哪一个重些,哪一个轻些;五六岁的幼儿时间知觉有所发展。不但能辨别“昨天”和“今天”,也开始能辨别“前天”、“后天”和“大后天”。空间知觉包括对方位距离(或深度)、形状、大小等等的辨别。它的形成首先有赖于儿童从生活经验中不断形成各种空间,同时也有赖于不断掌握各种表示空间关系的词。

学前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是:3岁仅能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6岁也只能达到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4个方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