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指桑骂槐的人是什么心态

2024-12-20 05:41:1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指桑骂槐又不敢提名道姓的人的心理有以下几种:

1、这种人是性格懦弱的可怜人,心里又没啥数儿,是典型的拎不清的人。事情摸不清楚就乱发脾气,又不知道具体对象,只能是指桑骂槐,发泄一下情绪。

2、这种做法就是故意恶心人。想骂人,也知道想骂谁,但就是不直接对你,只是指桑骂槐的骂,让听的人干生气,想回嘴又说不出,哑巴吃黄莲。

3、这种做法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想骂的对象不能确定,又想发泄愤怒,只能是在自己估计分析出来的人中骂骂,敲山震虎,告诉听的人不要拿自己不识数,借以示威。

回答2:

指着桑树骂槐树,表面上骂甲,实际是骂乙。
社会上的确有人,明明是对乙有意见,而不挑明了讲,却转弯抹角地骂甲。其所骂内容、情况,则完全是针对乙的,明白人一听就听出来。“指桑骂槐”的现象是在处理人际关系矛盾上的一种扭曲方式。骂者可能发泄了胸中怨气,痛快一阵,心理上得到了一点平衡。若问他骂的是谁,他可能不会公开讲明承认实际骂的是乙。被骂的乙则多因没有与矛盾对方直接细想交锋,矛盾不会被激化,也得不到解决,还可能积怨在心,暗中增加了对骂者的憎恨,双方关系只会日益紧张。因而“指桑骂槐”是损害正常人际关系的腐蚀剂。

回答3:

指着桑树骂槐树,表面上骂甲,实际是骂乙。《红楼梦》第十六回:“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第六十九回凤姐私下和尤二姐说:“妹妹的名声,很不好听……众丫头媳妇无不言三语四,指桑骂槐,暗相讥讽。”两段引文,其意自明,指桑骂槐,绝非诚意批评。
社会上的确有人,明明是对乙有意见,而不挑明了讲,却转弯抹角地骂甲。其所骂内容、情况,则完全是针对乙的,明白人一听就听出来。“指桑骂槐”的现象是在处理人际关系矛盾上的一种扭曲方式。骂者可能发泄了胸中怨气,痛快一阵,心理上得到了一点平衡。若问他骂的是谁,他可能不会公开讲明承认实际骂的是乙。被骂的乙则多因没有与矛盾对方直接细想交锋,矛盾不会被激化,也得不到解决,还可能积怨在心,暗中增加了对骂者的憎恨,双方关系只会日益紧张。因而“指桑骂槐”是损害正常人际关系的腐蚀剂。

具有“指桑骂槐”癖习倾向者,个性多猜忌心中,胸怀狭窄,待人态度暧昧,遇事不够开朗,处处不肯吃亏。这类人常是属于文化素养较低层次。严格说也是个性修养不善的表现。
“指桑骂槐”现象由来已久,一直在社会中存在。骂者常理直气壮,动辄发泄,可以为常;周围的人对这种做法也不认为是一种人际关系腐蚀剂,对骂者不加劝阻,安之若泰,听之任之。因而使这种现象在社会上滋长蔓延、长期不绝。

相反,在与人相处时,对受人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的遭遇,却都存有戒心、时时提防,甚至弄得有点“神经过敏”。如进入办公室,室内的人突然停止谈话,就猜测刚才是在议论自己;别人无疑提到某种不良现象,虽未指名,他却认为明明是在说自己,是在指桑骂槐。随着这种心理偏异的发展,他会把越来越多本是与己无关的事牵连到自己身上来,这在病态心理学上称为牵连观念。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固定下来,就可成为精神病的症状,并由此派生出其它精神障碍问题,如成为“被害妄想”产生的基础。形成精神病的易病质。这类情况的发生,一般多有环境心理背景及导致其敏感多疑的原因可寻。指桑骂槐、含沙射影这类扭曲的批评方式就是其产 生的外界环境;自我紧张、敏感多疑,庸人自扰则为其主观原因,见这种人常也是“指桑骂槐”的癖嗜者,因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点做贼心虚,故而多疑。因此这种风气盛行和蔓延之处,还是滋长病态心理的温床,是有碍于社会心理健康的因素,从精神卫生工作的角度,应予消除。

人是社会动物,不可能不与人相处。人际关系的协调,于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指桑骂槐、含沙射影的做法,增加人际间的摩擦,而于事无补,还带来其它消极影响。我们应明确指出其错误,强调其危害。随着社会的进步,应贬其意。使之与“两面三刀”、“笑里藏刀”,“挑拨离间”一类词等同,从而将此恶习加以扫除。

回答4:

一年到尾会有好几个这样发出来的
看过就算了,不要太计较
她只是想发唠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