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年元旦
鲁迅 〔近现代〕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春灭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
译文:
云雾弥膜笼罩住高山峻岭,将军们躲进岩洞发号施令;国民党战机轰炸把村落移位平地,遭受杀戮的全是无辜百姓。
上海的租界依然歌舞升平,没有轰炸用不着胆战心惊;吃炮了牛排色翅红茶绿酒,打牌声里混过了又一新春。
扩展资料:
《二十二年元旦》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3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写人民生活的苦难,表现了作者对国家、民族深切的爱;对不顾民族危亡那些统治者表示了强烈的愤慨,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大众深切的同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二省。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代表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上海停战协定。面对国民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和不抵抗,国民政府官员的争权夺势、腐败和对民众的压制,以及上海十里洋场、租界内人们的醉生梦死,鲁迅有感而发,写下了此诗。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诗歌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结尾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注: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通常指历法中的首月首日。在我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
01 1、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2、洪钧一转岁开端,草木群生亦喜欢。安得明年此时节,江东重睹旧衣冠。
3、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4、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
5、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6、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8、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9、不管髼松雪满颠,笔床茶灶度年年。穷愁博得长清健,多折梅花供老天。
10、莫道新年贺客迟,晴天暖日却相期。春风只被多情苦,红嫩青新总要诗。
11、闻道黄河彻底清,千年气数此分明。尧民商耇浑蹉过,输与钱生见太平。
12、东风吹鼓柳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13、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14、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15、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16、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17、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18、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19、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20、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千门万户曈曈日《元日》 王安石(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春风送暖入屠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