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鹁鸪,银鹁鸪,飞来飞去飞义乌。”“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不种田地食白米,不种棉花穿绸衣”。“旧社会苦如盐卤,新社会甜如甘露。”……想必每一个上了年纪的义乌人都还没有忘记这些先民们留给我们的古老谚语吧。
义乌人杰地灵,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淳朴勇悍的民风乡俗,孕育了绚丽多姿的民间谚语。在历史的长河中,祖祖辈辈的义乌乡民张开无拘无束的想像,在离奇的幻想世界里尽情地展翅翱翔,他们对家乡的一山一水寄寓了无限的情愫,并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诞生了谚语这种通俗易懂的“娇儿”,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憎和对世间万物的真知灼见。
以前的义乌人以“走村串巷,鸡毛换糖”名闻四方,许多人都曾到过江西、安徽等地去“敲糖”,其间,风餐露宿,受人奚落,于是他们发出了“物离乡则贵,人离乡则贱”的深深感叹。义乌人勤耕好学,他们不仅深知“若要富,日日五更做豆腐;若要穷,日日爬起日头红。”还知道“读书不知意,等于啃树皮”,“有田不种仓库虚,有书不读子孙愚”的道理。令人称奇的是,聪明的义乌人还把“勤耕”与“好学”用谚语概括为一句话:“种田勿好害一春,教子不好害一生”,真可谓言简意赅。
据了解,目前流传在义乌民间的歌谣、谚语多达数千条,尽管岁月流逝,但它们仍像“乡巴佬”登上了“大雅之堂”,以其璀灿夺目的光彩与“阳春白雪”相媲美。如“老鼠爬竹筒,永远爬不通”、“枇杷好吃核成堆,杨梅好吃树难栽”、“练武不练功,老来一场空”、“老实不吃亏,调皮没便宜”。这些谚语大部分都是义乌先民的杰出创造,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许多义乌谚语都蕴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读来耐人寻味。如“小侬手多,老侬口多”、“好愁不愁,愁个六月无日头”等,乡土味够浓吧?“要眠不怕麻车水碓,肚饥不嫌冷饭无菜”、“好马不停蹄,好牛不停犁”、“不怕困难重重,只怕站着不动”,这些谚语一定程度上流露出了义乌人创业不怕艰辛,永远坚定信念的义乌精神。
如今,在义乌这座魅力四射的国际化新都市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义乌人的目光,他们千方百计想通过各种渠道学说义乌土话、了解义乌的风土人情。这些谚言就像一个个小小的音符,向所有的“新义乌人”打开了一扇扇亮堂的窗口,读起来心里也会感到暖融融、美滋滋的。
“生定的性,钉定的秤”,义乌人有着“一日省一把,十年买匹马”的远大志向,相信所有和义乌这座城市有缘的人,都能亲身体验到这种乐观的情怀。 (胡友大)
稿约:方言是独特而隽永的地方文化。“普及普通话,传承义乌话”,已成为越来越多义乌人的一种共识。“义乌方言趣话”栏目,旨在以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形式,为读者介绍义乌方言的独有韵味。
义乌历来文人辈出,诗作甚多。今就其中抒情咏怀、状景写物较有新意者,选辑若干首。前一部分作者系义乌人,收建国前作品;后一部分是外县人歌咏义乌人文风物的作品,古今兼收。
丹 溪 宋·徐侨
丹溪群山俱有情,禺页昂环列如逢迎。东出双秀高冲天。惟见两峰当我前。二水南来炯相顾,合流于西疑欲住。成此溪山一段青,中有一园十亩平。著我?然数间屋,绕屋俱栽竹与菊。扶杖行舒景物妍,开卷坐对圣贤读。嗟予藐焉天地间,居然分得此清闲。毋馁浩然有以老,也应不负尔溪山。
春日田园杂兴 元·刘应龟
独犬寥寥昼护门,是间也自有桃源。梅藏竹掩无多路,人语蛙声又一村。屋角枯藤粘树活,田头野水入溪浑。我来拾得春风句,分付沙鸥莫浪言。
青 岩 山
幽僻青岩中,结屋开荒畦。群山列左右,双涧鸣东西。萧然守岑寂,环堵蓬篙齐。林泉幸清胜,吾将暂冥栖。
1过 苏 溪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倍东风十二栏。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风雨杏花寒。
2.骆宾王 咏鹅 3.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无出处)
作者简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