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2复习提纲

请给详细的
2024-12-27 19:27:3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必修2 政治生活 会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们当家作主的国家

1、了解我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P5)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 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是新型的民主)

A、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B、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2、懂得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P9)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3、懂得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和责任(P9)

政治义务是指公民应对国家和社会承担的责任。

①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②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③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④公民有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4、学会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①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P10):①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②必须懂得我们的政治生活有哪些主要内容(P12):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③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P13—14):①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意义;②需要学习政治知识;③贵在实践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比较不同的选举方式(P16)

(1)直接选举(县或县级以下的选举)

(2)间接选举(县级以上的选举)

(3)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额=应选额)

(4)差额选举(正式候选额>应选额)

比较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优点
能直接、准确表达选民的意愿,保障公民行使选举权。
可以降低组织工作的难度和成本。
可以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提供选择的余地,被选举人形成相应的竞争,有助选民了解候选人。

缺点
组织工作的难度和成本较高。
难以直接表达每个选民的意愿。
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选民的积极性。
不加以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

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是由以下条件: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

我国根据国家性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状况及国情——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2、公民参与选举的态度(P17—18)

①公民参与选举态度的重要性:选民参加民主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②公民应该怎样行使选举权?——不断提高自己参与民主选举的素质,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提高选举能力,选出切实代表人民利益的代表;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公民意识,积极参加选举;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投上自己的一票。

3、懂得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P20):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P22):

①一方面,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

②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责任感。

4、懂得基层民主自治的途径和方式(P24—25)

(1)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们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自己的事情,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2)村民自治的途径和方式:广大村民直接投票选举直接满意的人担任村民委员会干部。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村民自治的途径和方式还有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

(3)城市居民自治的途径和方式:居委会干部由居民民族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委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

5、民主监督的方式、意义及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

①民主监督的渠道和方式(P27—28):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以及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②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P29)

A、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B、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的权益。

C、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的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③公民怎样才能行使好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P29)

A、要勇于行使监督权利。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行使监督权。

B、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公民要依法行使监督权。要遵守法律,依照规程和程序办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分析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P37)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注意: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不是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

2、分析我国政府的责任是对人民负责(P39—41)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的基本原则。政府要做到对人民负责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了解政府为公民求助货投诉提供的途径和方式(P41)

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发展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P44)

(1)、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政府依法行政有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3)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②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果的行政管理体制。

2、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和主要途径

(1)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P47)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①政府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②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③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④才能做到权为民用,造福于人们,从而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主要途径(P46)

①建立和健全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建立和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这个机制,一是靠民主,二是靠法律,二者缺一不可。

②建立健全完善的行政监督体系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和行政系统内部监督。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人大)、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检察院、法院)、中国共产党的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等;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包括上级政府的监督、监察部门的监督、审计部门的监督、法制部门的监督等。

3、分析说明在我国,政府应如何树立权威.(P50—51)

①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决策的科学性,依法行政的态度和能力、履行职责的效果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形象等树立起来的。②政府要树立权威,必须做到:首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其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最后,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了解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P55)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们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2)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它产生,并对它负责,受他的监督。

2、了解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P56—57)

(1)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提案权和质询权。

(2)人大代表的义务: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听取和反映人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接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3、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P61)

(1)人们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归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因此,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5)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1、懂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P63)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P64—65)

(1)中国共产党坚持利·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2)依法执政,就是遵循客观规律,以利·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生活法制化、规范化。

(3)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3、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P66—68)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4、 理解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P69)

(2)我国有8个民主党派。这些民主党派,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P69)

(3)特点:(P70)

第一,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第二,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第四,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第五,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优越性:(P71—7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们绝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明确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学会在生活中正确处理民族关系(P74—76)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我们应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民族关系。自觉维护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付诸行动。如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手拉手,建立帮扶对象,支援少数民族的发展;理性对待民族纠纷,与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等。

2、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P74—75)

(1)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2)这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优越性(P79—80)

(1)必然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2)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

4、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P82—83)

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其内涵是: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信仰目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这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

②我国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③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政府支持宗教界的对外友好交往,反对境外任何组织和个人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④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5、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P85)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即真实性内容与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1、了解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P91—92)

(1)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2)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应履行的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

2、懂得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P93)

(1)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简单地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3)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联合国也存在局限性。

3、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与作用(P93)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中国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P96—97)

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5、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P97—98)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和正义的。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1、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00—101)

(1)和平问题

内涵:和平问题是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世界维持总体和平局面的主要原因:第一,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第二,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第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影响和平的因素: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世界和平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有的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贫困、毒品等问题更加突出。

(2)发展问题

内涵: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发展趋于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影响发展的因素: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二者的关系: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

2、懂得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P101)

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了解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P103)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伴随世界多极化进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4、分析当前国际竞争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P105)

(1)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当前国际竞争十分激烈,其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

(2)国际竞争对我国的启示:一定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当前,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5、阐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P107—108)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6、说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P110)

中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

(1)走和平发展道路,不同于以往西方列强通过侵略、征服、控制的途径,掠夺、攫取别国的财富来实现自身的发展,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加财富,实现自身的发展。

(2)我们要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我们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我们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

中国为什么走和平发展之路?

第一, 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力量。

第二,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第三,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第四,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最广泛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五, 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正确道路。

第六, 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第七,锻造了一支在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立起巩固的国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