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这个国家,所有人都是按照种姓划分的;印度人自古就有种姓差别之分,到现在这种状况还在存在。在印度教经典《梨俱吠陀》中谈到,当神创造第一个人时,由他的身体分出很多部分,“婆罗门是他的嘴,刹帝利是他的手臂,吠舍是他的大腿,首陀罗从他的脚而来。”而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便是印度种姓集团地位高低的排列顺序,除此之外,还有一类被排斥在种姓体制之外的人叫做“不可接触者”,也叫贱民,或者哈里真,这些人只能从事最卑贱的工作。按照种姓的原则,有些人生下来就能从事很体面的工作,有些人世世代代只能从事卑贱的工作。同时印度的私有化程度比较高,财富大量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财富阶层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而大多数人却只能解决温饱。这种情况我们在阿格拉特别明显,入住的酒店就夹杂在破烂不堪的街道中;一墙之隔,外面是杂乱无章,破落陈旧,一般人只能果腹;里面却是宽敞明亮,夜夜笙歌。在这里,贫富差距悬殊,让你能真正体会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印度深受种姓制度的影响,社会划分成上千种种姓,而且是世袭的。低阶种姓包括了劳工、农人和仆役等等,这些低下阶层大部分生活在赤贫中,教育程度低或根本是文盲,因此更加缺乏翻身的管道。但是,低阶种姓人数超过人口半数,在这个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里,票数还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加上近来印度经济起飞,贫富差距扩大,享受不到经济果实的人怨怼渐生,导致社会上的不安紧绷益趋严重。 套句印度人的形容,大部分农民是"生于债务,活于债务,死于债务",因为利润几乎都被地主、钱庄榨走,很多苦不堪言又了无希望的农民干脆自杀,以致于印度农民自杀率极高,而债务就转移到孩子身上,代代相传,永远摆脱不了债务。在印度,日子过得这么苦的人这么多,但整个社会却有一种集体的冷漠,冷到让人心惊,好像许多人眼睛都瞎了一样,看不见在四周处处可见的悲惨不公。种姓制度相信人本来就生而不平等,既是天意,日子好的人就不会对旁人的苦难有歉疚感,也不觉得自己有义务伸出援手,或进一步作制度上的改革。而且,相信轮回来世的存在,更可以让受苦者忍耐、旁观者无动于衷。虽然也有慈善机构或不相信印度教种姓制度的人,但整体而言,种姓的影响力仍然深远。像印度这样的社会文化,要改善贫富差距减少社会不公,实在是一条非常漫长的路,调整入学比率其实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印度穷人尽管再穷,一般也只是怨前世造了孽,很少会把怨气发到富人身上,他们整体上没有嫉富、仇富的"红眼病",更没有杀富济贫的造反意识。印度人相信因果报应、业报轮回的宗教思想,害怕做了坏事会遭报应,因而只希望神保佑他们从苦海中解脱。正因为如此,印度贫富之间基本上能相安无事,和平共处。我来印度几年时间,亲眼所见,印度穷人,包括乞丐,虽然也听说过有的有时难免贪小便宜,顺手牵羊,小偷小摸,但绝大部分人即使再穷,一般也不会去偷盗抢劫,穷人报复富人者,鲜有所闻。 印度乞丐很多,却极少抢劫。游览各地的庙宇名胜,游客一律要把鞋子脱了放在大门口,但不论是什么样的名牌鞋,放在那里也绝不会丢失。中国总领事馆的各种车辆,多年来晚上就停在大街上,从来没丢过。2004年元月,国内一家新闻单位的记者结伴到孟买印度门参观时,随身带了1个照相机,离开时竟然忘在那儿了。记者们往回走的路上,后边一个稚气未除的乞丐一面紧紧跟着,一面高声大叫。记者们以为是追上来要钱,仔细一听,原来他说的是:"先生,您的照相机!"并把相机送到记者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