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格是外向型好,还是内向型好?

人的性格是外向型好,还是内向型好?请回答我?
2025-02-03 13:15:1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走出性格内向的天地 性格在心理学上是指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是人格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内向是一种用于区分人格类型的简单方法。最早由荣格所提出,他认为这是一种可能导致以自我为中心定向以及围绕个人内在世界的主观知觉与认识占优势的人格类型。现在一般认为,内向人的兴趣与注意指向自身及其主观世界;除了亲密朋友之外,不易与他人随便接触,对一般人显得冷漠;待人含蓄、沉思、严肃、敏感;缺乏自信与行动的勇气;喜好幻想;情绪活动比较稳定;喜欢有秩序的生活。 1.性格内向者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有一位性格内向的人说:"我并不是厌世,但我确实不知道生存世上的意义。我对人对事都没有特殊的爱恋,我希望可以躲起来不必面对这个世界。我每天早上都赖在床上不肯起来,外面的世界对我来说太难应付了,每天由办公室回到家里的时候,我都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放假的日子,我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一定要留在家里,无论如何也不肯出去。我最怕的是人,我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别人,所以为了逃避与别人比较高低,我在尽可能范围之内都避免与别人接触。我很怕向别人提出问题,我怕被人骂我笨,所以工作上及生活上有许多事我都一知半解,得过且过就算了。可是我又怕别人识穿我的无知,因此我加倍谨慎,避免与人接触。虽然我躲在自己的'一人世界'里觉得很安全,但同时我也觉得孤独。我向往能多几个好朋友,我希望自己不要这么怕与人接触,我希望可以仔细地去了解自己工作及生活的环境,我希望可以真正地享受人生。" 2.内向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1)由于自我意识敏感而产生对人的"紧张症"、"恐怖症"如有的中学生与异性接触时,过分强烈地意识到对方是异性,造成情绪紧张过度,陷入尴尬局面。 (2)家庭背景这往往是造成内向性格的主要因素。患者的父母常属于较为冷漠的人,他们深信如果要使孩子有高度的服从性,身为父母必须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一位患者说:"小时候,爸妈从来不鼓励我有好奇心,他们对我的问题不是嗤之以鼻,就是叫我少管闲事,做好份内的事。"家长不鼓励子女去结交朋友,或参加任何课余活动,他们认为这类活动会使儿女"分心",对正常的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在踏入社会之前,青少年的生活圈子只限于学校及家里。在缺乏与人沟通的环境里成长的儿童,对于一般社交技巧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他在刚踏入社会做事时,无意之中得罪了一些人,而这些人对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反感,使他从此不敢再尝试与别人沟通,同时完全退缩入自己的个人世界。 (3)与经历有关性格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在人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人的生活环境,具体地讲,就是人的家庭、学校、工作等,人与环境关系发展的过程便是经历,经历也是性格形成的条件。 3.怎样正确对待与改变过于内向的性格? (1)应当认识到: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各有优缺点。研究表明,内倾与外倾型在学习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内倾型的最主要优点是遇事沉着、善于思考,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条件;但内倾型的人思想较狭隘,容易产生自卑感,爱抠小事,忽视大局,这也会影响学习。外倾型的最大长处是性格爽朗、倔强,遇事不怯场,反应;较快,学得也较快;但外倾型的人往往从兴趣、情感出发,缺乏计划性和坚持性,影响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2)对于怕"人"的内向性格患者,首先要引导他们对周围环境里的事物产生兴趣。具体方法是:患者每天下班之后,不要马上回家,而要到一个热闹的场所呆一段时间,然后回家将他所观察到的一切记录下来。这种做法的目的是想将患者从他的个人世界里拖出来,让他投入一些以前不敢置身的环境,并对这些环境作出详细的观察。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患者对一切接触过而向来没有留意过的事物逐渐产生兴趣,想逗留在外的愿望也就加强,逗留的时间也自然地增加了很多。 (3)第二步要主动地与他人接触。在正式开始前,我们要教患者一些基本的沟通技巧。 (4)研究表明,中学生性格的内倾与外倾类型是逐步定型的,一般高中之后已趋于稳定状态。也就是说,性格的内倾与外倾类型及其表现,在高中阶段已经成熟。教师和家长的责任,一是抓紧中学生内倾与外倾型成熟或稳定前的性格的塑造;二是要根据内倾与外倾类型的测定,判断各类不同性格类型的中学生,在某种条件下可能发生的行动,有针对性地安排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使他们更好地成长。 (5)我们要认识到大多数人属于中间型,兼有内倾和外倾的特征。了解一个人性格的内倾与外倾的特点,对于他的性格培养及其使用,发挥其长处,克服其不足都有一定的意义。 许多性格极端内向的人都生活在孤寂之中,他们渴望拓展自己的生活圈子,使自己生活得有意义一些,可惜他们缺乏基本的社交技巧去达到这个目的。所以,假如你遇到一个这样的人,你可尝试用以上方法去帮助他。

回答2:

事情都是有双面性的,人的性格也一样,内外向各有各的好和坏。

世人对内向人的看法

发现了吗,世人交友,大多是选择性格,其次才是人品。

就象网友见面,我们只能:见到面貌,略知性格,不知人品。

而我认为,“认识一个人,有时需要几十年甚至一生的时间”。

世人大多不喜欢和内向的人说话,原因是他们不爱说话。其实世人不知,很多内向的人渴望别人和他说话,或者是先跟他打招呼。既然内向的人不会先打招呼,所以需要你的主动;既然内向的人不会调动现场的气氛,所以需要你来搞活气氛。

内向的人心里不见得话比你少,、只是他们不爱多说话,反而喜欢思考。
生活
中的琐事当大家聊得热火朝天时,内向的人也许比你知道的还多,但是他们不想谈这些,因为好多大家聊的话题大家都知道,“何必再说呢?”,这是内向人的想法。他们倒喜欢和别人聊一聊生疏的话题,比如对方不了解的事情,或者愿意听听他们不知道的事情。

内向的人有的不爱打招呼,其实他在心里已经和你打过招呼,你只要注意他的眼神就可以发现。他不是要说一句“你好”或者“吃了吗”才算打招呼,他有他的方式:微笑,点头,眼睛注视你。

人们大多对人不一样的标准,对外向的人话就多,对内向的人干脆不说话。相反,内向的人对人是平等的标准,他对谁都是要么说话要么不说话。

你要知道一个也许很奇怪的逻辑:“不是内向的人不和你说话,而是你不和他说话。”

一个外向的人会在平时与大家打成一片,但当大事发生时,很可能躲的远远的;而一个另类的内向人,他虽然平时很少和大家接触,但有原则性的问题或发生大事,他却突然站出来帮助你,是很奇怪、另类,不是吗?好多电影里也反映了这样的人,他们除了性格与众不同外,其他没有什么不一样,很可能比你还要善良、多情。是你用一种异样的眼光在看他们。

人们视某些行为特殊的人为“另类”。他们寡言少语,不合群,行为费解,做事出人意料,然而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他们的嘴巴不常动,可是思维的火花经常闪现,大脑始终异常活跃!他们可以一边计算一边作诗,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唱歌;他们可能每天整理好自己的被子、书桌,但却很少擦自己的皮鞋,衣服破了洞,一个月后才发现!他们的确另类。

这样内向且另类的人历史上有拿破仑、爱因斯坦、凡高、毕加索、卓别林、托尔斯泰、塞特、黑格尔、希特勒……

“人追求理想之时,便是坠入孤独之际。”---------史泰龙

回答3:

各有各的好处,外向的人让人看起来轻浮,内向让人看起来稳重。在我看来有内向的外面外向的性格最好

回答4:

这个得看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如果你觉的外向会让你开心,你就尽量让自己外向一点

回答5:

从本期视频开始,黄老师会在每期视频中分享更多生活中的心理学,想了解更多心理学知识,欢迎关注每天心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