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一下许巍,只是觉得自己不见得了解他多少。
喜欢听他的音乐,听他低沉沙哑却温暖的声音。 听他的歌,会自然的莫明的被感动,甚至每次听他的歌,会泪流满面,不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在催化着敏感的神经,那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世界不能折射的光芒在照耀着温暖着内心深处的寒冷和孤寂,灵魂的感动莫过于心在悸动,血液在流淌才会证明生命是鲜活的,才会一同哭泣一同悲凉一同冷眼看世界。
回首故乡来时的路,一路跌跌撞撞,不知道许巍竟然能够唱到我的最痛处,一直以为自己很坚强,坚强的忘记贫穷忘记眼泪忘记故乡忘记回望,无坚不摧的硬度只想保护自己的尊严不被受伤,今天却被许巍的音乐打击的七零八落,一种无孔不入的境地。
许巍的音乐里有种根深蒂固的沧桑和忧伤,每个音符每个字节,有沉重抑郁有无法诉说的纷纷扰扰,听他的歌,我想他会是很温柔的男人,有着温暖干净的眼神,有着低沉沙哑的嗓音,他可以是你的朋友亲人知己或情人,也或许是你的父亲,会给你很宽阔的肩膀一起相依偎着坐在茫茫的夜空下看云倦云舒,看流星划过,一起听涛声听欧鸣,一起看日出日落。
许巍的音乐里更有一种流浪的情结,一个人策马由缰仗剑走天涯无牵无挂吗?似乎不是,他的音乐总会给我一种失落的情绪,一种留恋一种不舍一种无奈和无望,是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是矛盾的么还是感情真的没有对错。
许巍低调,他的世界很安静,安静的没有浮华现实的浮躁,没有功名利禄的纷争,没有哗众取宠的做秀,人如其歌,干净单纯质朴甚至原始,听他的歌会让我回到童年的空旷的田野,清凉的风吹过,片片秋叶在风里飞舞,远处是村里缕缕升起的炊烟和晚霞染红的天空,不时有鸟儿忽悠悠飞过...
感谢许巍,让我的世界还有一片纯净的天空来聆听自己内心的感动,那片纯净不是世俗的时空能够挥霍掉的,感谢许巍的音乐,让我更加学会坚强,学会从容的面对生活面对爱情,这个世界说大很大,大的让你难免有时会迷失方向,这个世界说小又小,小的自己的心都没有地方装。
听许巍,让我觉得心里很踏实。
听许巍,让我活得很真实。
许巍曾经的情人对许巍的评价
http://blog.sina.com.cn/u/4953dd1c010002wj
黄雯
听许巍音乐的人一部分是要流泪的。这眼泪不是廉价和软弱的小伤感,而是被音乐中纯真和激烈的情感打动的,触动后的激情来得如此强烈,如此反复以至于从内心深处涌现出某种同生命和理想相关联的激动心情,一种揪扯着内心不断叠加的痛苦,无法遏制。
一部分人爱听许巍的歌,只能说明这一部分人同歌者有着一脉相通的气质元素,至少是把一个“正常”的人心底里哪怕一丝按耐的冲动巧妙引诱,逐渐放大,直至于放纵。他的音乐中带着彻底的原始力量,感官的直接冲击是他音乐里的本质。然而,更重要的音乐魅力是附着于这个本质上的唯美情感,是两者较为完美的和谐统一。
可以明确地说,他的音乐里带着强烈的性元素。每一首歌曲抛开歌词(实际上歌词多半平淡,除了色彩、情绪、描述地点和天气的诸多重复的名词和形容词外,无太多文辞优势)从纯音乐的听觉过程中,体会着一种人性最本质最单纯的性的欲望,夹杂着各式错综复杂的情感细节,困惑、羁绊、无休止纠缠着的矛盾心理。艺术者对敏感的“性”向来不太善于掩盖,而浮夸的张扬“性”是过剩的表演欲在作崇,有悖于真实。因此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合理欲望是检验创作者是否真诚和有价值的标准。故意的遮掩同肆意的张扬都是不真诚的。
性和肮脏一向是对摇滚乐的表现形式的荒谬断论,骨子里是在蔑视自己潜藏的欲望,是对自我部分的不负责任。许巍音乐中的性是一种合理,一种中和,一种乌托邦式的想往。追求彻底的幻灭,是关于灵与肉的。并携带着与生俱来的理想主义浪漫根性。
音乐的开头部分,总会出现一段“旋律引子”。或平缓,或单一,或重复叠加……旋律优美、流畅,具有瞬间聚拢听觉神经的磁性吸引力。“引子”是每首歌的一个关键,它决定着这个作品是否能立即打动听者。就像赋予一个人该有的直觉敏感,相似于一见钟情。“引子”敲门了,故事开始发生了,相遇、碰撞、错位到最后的离开。期间全由流动的旋律伴随和支撑,不离不弃。
旋律重复是他音乐中表现力的另一特点。直接和稍纵即逝是音乐的特质,每一秒的音符跳动都是一个追加的过程,叫听力和意识无法暂停,必须延续再延续,却到不了精疲力竭,因为已被某种关怀缓解软化了。重复一个音符、重复一段小节、一大段奇绕的主旋律不断加入重复的伴奏,不厌其烦直到下一个情绪和变化的来临。这种特点的使用在NIRVANA身上是个极致,难有人能超越,重复与单一一样,不能陷入极致。音乐是这样,人也一样。
所以“中和”成了许巍音乐里的必须,也是因为他骨子里的“唯美”和善良根性由不得自己走入最后的极端。在他的新专辑里,已听出倾向于“健康”情绪的萌芽。从最初的落寞诗人到如今的风和日丽,不知是喜是悲。
何为旋律的美,一定同身体有关的。在给足精神力量的同时,旋律的覆盖是一种完美畅快的体验,这是他的音乐带给你的。他撕裂般独特的声线同时也给足了音乐本身的附加魅力,无论是浅唱低语,或是铿锵激昂,总以固有的磁性声音传达着挥之不去的忧郁和隐痛。这是他个人和音乐之间相辅相成的整体魅力,缺一不可。
当某种表述形式和内容,以其最直接最真实的面目呈现出来,暗隐着你心中藏匿许久某种情感,瞬间会变得百感交集无法控制,泪水便涌了出来。这是艺术的魅力,而音乐又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在许巍的音乐中我们已觉察到了这种珍贵潜质。即使他的音乐内在还是单薄,表现力还有局限,可作为艺术家的敏感、激烈和幻想力促使他不断创造着新的音乐。就此一点,任何一个找各种借口长期搁浅的创作性歌者都没理由攻击他的音乐。
现阶段的音乐形式由于被西方音乐影响,多是学会了表面的花里胡哨,哗众取宠,却把作为人最基本的真挚情感丢弃一旁。情感再拙劣再单纯却是真的,“外衣”再华美再绚丽也是他人的。这就是许巍的独特和他音乐的真实给我们的启示。
这样一个敏感、孤独到疯狂的心灵居然具备着把握整体大局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排序,他的每一首歌,每一个段落,包括整张专辑的制作都传达着成熟和完整的理性。让蔓延的激情找到一个合情合理的出口,让即时即刻就易点燃的内心冲动经过理智控制升华成美、旋律、节奏和声音,并且揉搓的不偏不倚有始有终,几近完美。可见他对音乐的控制力同音乐创作一样出色。
“风和日丽”后的许巍容易给人错觉,就是担心他创造力的枯竭。人生变数无常,实际是杞人忧天。只要拥有一颗善感洞察的内心,外界的熟是孰非并不能抑制住创作力的产生。无论怎么变化,他音乐里的优美和伤感是永远无法摒弃的,仅此一点就能让听者长期聆听下去了。至于悲剧色彩赋予人格魅力、力量源泉总是有道理的。可明明生活境遇好起来了,内心压抑已得到了舒缓却偏偏拧着劲生成“悲剧”色彩,多少显得对生活不真诚不客观,那么他的音乐同样不能真实地感动听者。
另外,关于“悲剧”气质的解析也不能仅仅从外观或人生境遇的转变来判定,“悲剧”置于人的内心,暂时的“风和日丽”就象他音乐里一个欢悦跳动的音符,是一段完整音乐存在的一部分,最后还是要追溯到他音乐表达的本质中,回到他身上固有的气质风格中。这一点也许许巍自己都没意识到的
说句实话 只有他的第一和第二张专辑 确实可以列入收藏 后面的真的是让很多歌迷有些失望 他的专辑非常能反映出他以前到现在走过的路 他的生活感悟都用音乐向大家表达出来 从前两张的茫然、无助、思考、狂躁不安到现在的舒适、惬意 他终于“穿过幽暗的岁月” 现在更多的是为了钱 为了别人 他的性格没变 只是 也是普通人 也要迎合大众 迎合这个社会才能生存 他的所有专辑如果按顺序放在一起听 可以听出来他过得越来越好 我虽然失望 但仍然支持他 但我只听他的前两张 可以让我感受到在生活中前进的动力 他的个性依旧 他的声音依旧 只是他的一切都变了 这是他努力生活的结果 他应该有这样的生活 加油许巍
呵呵,这个提问好
我听许巍的前三张。
许巍,要说为钱,我有点不赞同
其实,不只是在我们眼中,在很多更开始听许巍的人也说。许巍的歌还是前三张的好。
许巍并没有迎合大众。
大家认为许巍迎合大众的原因多半是他的歌变得柔和了,变得没有动力了。
但,这正是许巍的心态从浮躁到淡定的表现。
许巍,我会继续支持你。
许巍没办法 人活着总要吃点好的 穿点好的 住点好的 玩点好的 上点漂亮女人的 所以歌就越来越俗了 其实中国大部分百姓还是俗的 他们不可能花钱买一张听起来很犹豫很迷茫很沧桑的歌 老百姓们要的是听着乐呵的喜庆的通俗易懂的 老百姓们要求的音乐很简单 所以许巍为了生活好一些只好写一些简单的东西 不为别的 就为好卖 我理解他
许巍在我看来是一个可以忍受寂寞的摇滚歌手,我喜欢许巍的唱歌风格,这是一种不为名利,至少表现得低调的行事作风,可以静静地听,也可以大声地唱,他的眼神虽然是比较迷离的,但是他歌里的思想却那么坚定,这种淡淡的忧伤感,我觉得已经在我心中根深蒂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