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一下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

具体的说法..
2024-12-14 07:03:1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
蒙太奇一词是法语音译,原为建筑学领域的专用名词,本义为结构、装配、综合图纸等。当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人将蒙太奇理念引入电影创作,便使得电影“从一种影像记录技术走向一种影像创造技术”。这其中,爱森斯坦对蒙太奇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超越了他的同伴,对电影史的发展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中最重点的便是杂耍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而理性蒙太奇又是杂耍蒙太奇发展成熟的结果,可以说,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起始于杂耍蒙太奇,完善于理性蒙太奇,以下分别详述。
(一)杂耍蒙太奇
杂耍蒙太奇,又译作“吸引力蒙太奇”,从翻译学的角度讲后者无疑更加正确,但我国学界普遍偏爱使用“杂耍蒙太奇”这一说法,因为其更加形象。从这一点便可以说明,蒙太奇技术与杂耍之间存在的某些相似性,而这也正是杂耍蒙太奇的要义所在。据记载,爱森斯坦从小喜爱马戏,这对其理论建树至关重要,因为蒙太奇即直接来源于马戏中的杂耍表演。按照爱森斯坦的说法,杂耍是马戏团艺人的拿手绝活,其技巧完善程度臻于化境,这种绝技的完成乃是依靠演员自身“一种绝对的东西”,即那些“精彩的、难忘的、出人意料的”才是杂耍的精髓。此一观念被引入电影创作中,就演化成为对镜头的取舍、拼接和重组。杂耍蒙太奇通过对影响元素的选择,将导演的思想灌注到观众的意识之中,使观众进入引起这一思想的精神状况或心理状态中, 以造成情感的冲击。这种手法在内容上可以随意选择,不受原剧情约束,促使造成最终能说明主题的效果。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式表述,杂耍蒙太奇即是“1+1>2”。
(二)理性蒙太奇
在拍摄完成《罢工》、《十月》等作品之后,爱森斯坦进一步丰富了其蒙太奇理论,他将蒙太奇分为节奏蒙太奇。韵律蒙太奇、色调蒙太奇、微色调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其中理性蒙太奇属于礼制层次,而前四者仅属于感性层次。理性蒙太奇主张在电影中通过画面内的造型安排,使观众对于感性形象的认知上升到理性层面,也就是说观众在看到画面的同时更重要的则是体会蕴含其中的导演的思想。正如爱森斯坦所说:“不仅感性形象可以直接展现在银幕上,抽象概念、逻辑表达的论题和理性现象也可以转化为银幕形象。”
相对于杂耍蒙太奇,理性蒙太奇更加成熟和完善,它放弃了杂耍绝技的炫目与野性,增加了镜头间相互的联系性。从杂耍蒙太奇到理性蒙太奇,与我国道家思想中的阴阳平衡观念颇为类似,也暗合与儒家的中庸之道。当然,就爱森斯坦本人来说,他更多的是受到了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对于理性蒙太奇,爱森斯坦总结说:一种极端,过分热衷于蒙太奇的方法;另一个极端,则过分热衷于被联结的因素,只注重一个方面是不够的。应该考虑的是“从展开主题的诸要素中选取片段A,和同样从那里选取的片段B,一经对列起来,就能产生出一个能最鲜明体现主题内容的形象”。

回答2:

爱森斯坦是蒙太奇理论大师,1922年,他在《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了《杂耍蒙太奇》,这是第一篇关于蒙太奇理论的纲领性宣言。在爱森斯坦看来,蒙太奇不仅是电影的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哲学理念。他指出:两个并列的蒙太奇镜头,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战舰波将金号》是爱森斯坦1925年拍摄的,是蒙太奇理论的艺术结晶,片中著名的“敖得萨阶梯”被认为是蒙太奇运用的经典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