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主要动作是
1 撤消分路局合并后的办事处和服务中心。(已经部分完成)
2 撤消各二级站段,实现路局直管站段。(正在进行,一些前次改革保留下来的二级站段已经撤消,到年底全部撤消完成)
3 定岗定编,优化组合,合理从系统分配劳动资源。(正在进行,一些车务职工已调往机务学习司机)
4 改革突破,为大交通部铺路。(这一步是肯定要实现的,以后铁路的运输生产单位改革方向就是公司化)
5 主辅分离。(房产生活单位逐步脱离铁路,独立核算经营)
6 节支增收。(裁减机车和班组,削减开支)
至于说裁员。放心吧!多少次减员增效了,除了自愿回家退养的,还没强制一个职工必须回家,踏踏实实呆您的吧,顶多就是换个岗位。
以上情况,保证准确,不信用时间来检验。
这个倒是听说了 看了各个新闻网 也都有这样的说法
铁路成本管理是铁路运输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财务管理的核心。围绕进一步增强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上海铁路局积极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2003年,全局在受非典影响客运自营收入比年初预算少实现近5亿元的不利情况下,通过加强成本管理,仍然实现运输利润3.5亿元,完成了铁道部年初下达的运输盈亏目标。
一、围绕完成企业经营目标,积极实施弹性预算、刚性的约束
2003年,我局按照现代成本管理理念要求,坚持财务管理与运输生产紧密结合,把成本预算编制置于企业经营的整体环境和格局中去考虑,根据不断变化的经营形势,适时调整运输经营收支预算,为确保完成运输盈亏目标奠定了基础。
1、紧贴运输生产实际,不断优化成本结构。2003年铁道部下达给我局的运输盈利目标为34127万元。由于受政策性、客观性等刚性增支因素影响,2003年运输支出面临的增支压力很大,仅刚性增支就达11亿元以上。要实现年度经营目标,在收入不确定的情况下,有效控制支出十分重要。我们按照运输总支出节约3%确定全局运输总支出初始预算190.1亿元。在具体分解细化的过程中,坚持财务管理与运输生产紧密结合,按照“保重点、压一般”的成本管理原则,优化成本结构,优先保证运输安全、机车动力及增强企业后劲的重点项目,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并落实到所属单位。
2、实施弹性预算,确定“两个锁定、两个确保”的经营管理思路。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对运输经营造成了巨大冲击。面对严峻的形势,我局及时提出了“两个锁定、两个确保”的经营管理思路:锁定上半年非典造成的损失,确保下半年收入目标完成,锁定支出计划,确保全年经营目标实现。为此,结合对全年经营形势的预期与判断,按照“弹性预算、滚动发展、刚性约束、以收定支”的预算管理原则,及时编制弹性预算,明确在运输总支出预算190.1亿元的基础上再压缩7.6亿元的目标。然后将有关目标值分解到各部门、站段、车间,落实到人,按照领导负责、系统负责、逐级负责的要求抓好落实,使支出安排与收入动态结合,提高支出预算控制能力。
3、健全和完善成本控制激励机制,强化动态分析考核。为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我局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成本管理机制,加大支出考核力度,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并制定了《2003年度路局机关有关部门成本控制奖罚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上海铁路局运输总支出大户考核评比办法》。支出大户单位以全额、全员、全过程控制为目标,通过优化控制制度、核定消耗定额、采取修旧利废等节支降耗措施,严格控制成本支出,确保了路局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同时,我们通过对1996年至2002年的成本支出结构进行梳理和剖析,查找支出控制中的薄弱环节,明确了成本管理的重点,即通过对生产过程的优化来控制成本。
此外,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结果的动态分析,除坚持按季进行全局经济活动分析外,还适时进行重点分析和专项分析,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分析和纠正问题和偏差。
4、强化内部监督,规范支出行为。2003年,我局围绕资产经营责任制目标,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深入开展经营责任制审计,组织开展主辅分离单位的专项审计和运输安全设施项目管理情况的专项调查等。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国有资本的监管力度,坚持标本兼治,实施跟踪监控,对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以及闲置资产实行重点监控,及时按规定处置核销资产损失,初步建立起国有资本监管预警机制,促使全局资产结构不断优化,资产质量不断提高。
二、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挖掘节约成本支出的潜力
l、优化运输组织,加速货车周转。为全面提高我局卸车能力,加速车辆周转,2003年初,我局制定了《关于实施卸车超基数奖励办法的通知》,对全局34个卸车量较大的车站实行按卸车基数进行考核,突出夜卸比重指标,加大奖惩力度,确保接得进、卸得下。2003年,创造了历史卸车最好成绩,全年日均卸车增幅达10.7%,夜间卸车比重由2002年39.6%上升到42.2%,增长了2.6%。我局还制订了以货车占用数与货运周转量挂钩为主的货车占用考核办法,促使运输部门进一步优化运输调度组织。这一措施不仅促进了货物周转量增加,增加了运输营业收入,而且提高了货车使用效率,节约了货车占用成本。通过提高夜间卸车比重和实施货车占用考核办法,2003年我局每亿吨公里货物周转量占用运用车显著下降,同比节约支出2000万元左右。
2、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提高机车车辆运用效率。①科学安排机车交路,逐步推广机车长交路,适当压缩机车库内作业时间,或将原来的机车进库准备改为立折交路,加速机车周转,提高机车使用率,降低运用成本。②提高单机牵引定数,推行“重载大列”。从去年5月起,我们陆续提高了部分列车的单机牵引定数,并在沪宁线率先实行重载系列化,使管内繁忙干线的运输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机车的边际产量,降低了单位动力成本。③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客车车辆调配套用。针对阶段性、方向性运能紧张,特别是节假日高密度客车开行的特点,我们采用跨分局间车底调配、图定套临客、直通套管内、停短开长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加开临时客车,妥善解决车辆运力受限的问题,较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
3、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消化增支因素。为适应第五次大提速的需要,我局在管内京沪通道曲线改造实施过程中,对改线地段采取回收既有线旧长轨铺设新线的做法,节约新钢轨约16千米,减少投资约648万元。2003年我局原方案准备在京九线铺设一种新钢轨无缝线路,为节省铺设费用,控制成本开支,在满足技术条件和标准的前提下,把其中的160千米既有短轨焊接成长轨,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减少了对正常运输秩序的干扰,减少投资约6000万元:
三、充分发挥科技主导作用,努力寻求节支新途径
我们在节约成本支出中坚持面向运输经营主战场,积极借助科技创新来进一步提高效率,挖掘潜力,增加能力,为强化运营成本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1、实施“低烧一号”工程。针对近几年出现的暖冬气候,我局经过论证、实验,并采取加强油罐保温等措施后,实施了“低烧一号”工程,共节约支出1540万元,取得了明显的节支效果;同时,根据季节温度变化情况,制定不同的空调用油单耗并对部分客车进行趟车考核试点,有效地降低了空调用油单耗;此外,针对空调客车在外加油油价高的情况,对客车在外加油进行定量考核,降低了在外空调加油量。
2、提高设备检修效率。2003年,随着运量的不断上升,按照常规检修周期计算,需要中修的机车台数在不断增加,现有设备检修能力已不能满足要求,委外修又将增加成本支出,而且还将影响机车正常供应。针对这种情况,我局通过合理安排维修能力,挖掘设备维修潜力,改委外修为段修,不仅提高了检修效率,也大大节约了检修成本。此外,我局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进行“状态修”、“延长修”试点,减少机车停时,降低检修率,提高机车运用效率,2003年通过延长修,仅机车中修就节约支出164万元。
3、推进施工技术创新。①为提高线路设备技术状态,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施工与运输之间的矛盾,从2000年起,我局在沪宁线实施了工务修理史上前所未有的夜间线路大修综合施工,实现了施工与运输“双赢”的新局面,经济效益十分显著。②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现场胶接绝缘接头是无缝线路施工的一项新技术,它取代厂制胶接绝缘轨,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现场焊接接头数量,2003年仅此一项我局就节约费用约160万元。
四、推进企业内部体制机制创新,不断降低运营成本
1、加强物资集中采购管理,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对近几年来的运输支出要素结构分析,发现路局集中采购的机乍用油、钢轨、枕木支出要占到材料燃料总支出的六成以1:—为此,我局进一步加强物资的采购管理,采取大宗物资集中招标采购的方式,使大宗材料燃料采购成本得到降低此外,我局还加强对大宗物资(如机车用柴油)的价格走势分析,采取“涨价前多储备,跌价前少储备”等灵活机动的采购策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2、实施生产力布局和劳动组织调整,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面对新线开通、运量上升与机务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我局根据部分路段的具体情况,积极改进机车交路,提高机车运用效率。同时,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试点工作,全面完成了27所中小学移交任务,7所医院实现属地移交,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7.3%。
3、强化工资性项目管理,提高资金管理的集中度。严禁局属任何单位自行出台有关工资、福利或补贴办法,对违反规定的单位按规定进行处罚并追究单位领导责任。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严格成本支出范围,强调工资附加费按款源列支,严禁违规挤列运输成本,严格按规定足额分摊运营间接费
按照上面的说法,支出大户单位以全额、全员、全过程控制为目标,通过优化控制制度、核定消耗定额、采取修旧利废等节支降耗措施,严格控制成本支出,确保了路局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今年的主要动作是
1 撤消分路局合并后的办事处和服务中心。(已经部分完成)
2 撤消各二级站段,实现路局直管站段。(正在进行,一些前次改革保留下来的二级站段已经撤消,到年底全部撤消完成)
3 定岗定编,优化组合,合理从系统分配劳动资源。(正在进行,一些车务职工已调往机务学习司机)
4 改革突破,为大交通部铺路。(这一步是肯定要实现的,以后铁路的运输生产单位改革方向就是公司化)
5 主辅分离。(房产生活单位逐步脱离铁路,独立核算经营)
6 节支增收。(裁减机车和班组,削减开支)
至于说裁员。放心吧!多少次减员增效了,除了自愿回家退养的,还没强制一个职工必须回家,踏踏实实呆您的吧,顶多就是换个岗位。
以上情况,保证准确,不信用时间来检验。
这个倒是听说了 看了各个新闻网 也都有这样的说法
铁路成本管理是铁路运输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财务管理的核心。围绕进一步增强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上海铁路局积极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2003年,全局在受非典影响客运自营收入比年初预算少实现近5亿元的不利情况下,通过加强成本管理,仍然实现运输利润3.5亿元,完成了铁道部年初下达的运输盈亏目标。
一、围绕完成企业经营目标,积极实施弹性预算、刚性的约束
2003年,我局按照现代成本管理理念要求,坚持财务管理与运输生产紧密结合,把成本预算编制置于企业经营的整体环境和格局中去考虑,根据不断变化的经营形势,适时调整运输经营收支预算,为确保完成运输盈亏目标奠定了基础。
1、紧贴运输生产实际,不断优化成本结构。2003年铁道部下达给我局的运输盈利目标为34127万元。由于受政策性、客观性等刚性增支因素影响,2003年运输支出面临的增支压力很大,仅刚性增支就达11亿元以上。要实现年度经营目标,在收入不确定的情况下,有效控制支出十分重要。我们按照运输总支出节约3%确定全局运输总支出初始预算190.1亿元。在具体分解细化的过程中,坚持财务管理与运输生产紧密结合,按照“保重点、压一般”的成本管理原则,优化成本结构,优先保证运输安全、机车动力及增强企业后劲的重点项目,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并落实到所属单位。
2、实施弹性预算,确定“两个锁定、两个确保”的经营管理思路。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对运输经营造成了巨大冲击。面对严峻的形势,我局及时提出了“两个锁定、两个确保”的经营管理思路:锁定上半年非典造成的损失,确保下半年收入目标完成,锁定支出计划,确保全年经营目标实现。为此,结合对全年经营形势的预期与判断,按照“弹性预算、滚动发展、刚性约束、以收定支”的预算管理原则,及时编制弹性预算,明确在运输总支出预算190.1亿元的基础上再压缩7.6亿元的目标。然后将有关目标值分解到各部门、站段、车间,落实到人,按照领导负责、系统负责、逐级负责的要求抓好落实,使支出安排与收入动态结合,提高支出预算控制能力。
3、健全和完善成本控制激励机制,强化动态分析考核。为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我局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成本管理机制,加大支出考核力度,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并制定了《2003年度路局机关有关部门成本控制奖罚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上海铁路局运输总支出大户考核评比办法》。支出大户单位以全额、全员、全过程控制为目标,通过优化控制制度、核定消耗定额、采取修旧利废等节支降耗措施,严格控制成本支出,确保了路局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同时,我们通过对1996年至2002年的成本支出结构进行梳理和剖析,查找支出控制中的薄弱环节,明确了成本管理的重点,即通过对生产过程的优化来控制成本。
此外,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结果的动态分析,除坚持按季进行全局经济活动分析外,还适时进行重点分析和专项分析,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分析和纠正问题和偏差。
4、强化内部监督,规范支出行为。2003年,我局围绕资产经营责任制目标,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深入开展经营责任制审计,组织开展主辅分离单位的专项审计和运输安全设施项目管理情况的专项调查等。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国有资本的监管力度,坚持标本兼治,实施跟踪监控,对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以及闲置资产实行重点监控,及时按规定处置核销资产损失,初步建立起国有资本监管预警机制,促使全局资产结构不断优化,资产质量不断提高。
二、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挖掘节约成本支出的潜力
l、优化运输组织,加速货车周转。为全面提高我局卸车能力,加速车辆周转,2003年初,我局制定了《关于实施卸车超基数奖励办法的通知》,对全局34个卸车量较大的车站实行按卸车基数进行考核,突出夜卸比重指标,加大奖惩力度,确保接得进、卸得下。2003年,创造了历史卸车最好成绩,全年日均卸车增幅达10.7%,夜间卸车比重由2002年39.6%上升到42.2%,增长了2.6%。我局还制订了以货车占用数与货运周转量挂钩为主的货车占用考核办法,促使运输部门进一步优化运输调度组织。这一措施不仅促进了货物周转量增加,增加了运输营业收入,而且提高了货车使用效率,节约了货车占用成本。通过提高夜间卸车比重和实施货车占用考核办法,2003年我局每亿吨公里货物周转量占用运用车显著下降,同比节约支出2000万元左右。
2、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提高机车车辆运用效率。①科学安排机车交路,逐步推广机车长交路,适当压缩机车库内作业时间,或将原来的机车进库准备改为立折交路,加速机车周转,提高机车使用率,降低运用成本。②提高单机牵引定数,推行“重载大列”。从去年5月起,我们陆续提高了部分列车的单机牵引定数,并在沪宁线率先实行重载系列化,使管内繁忙干线的运输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机车的边际产量,降低了单位动力成本。③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客车车辆调配套用。针对阶段性、方向性运能紧张,特别是节假日高密度客车开行的特点,我们采用跨分局间车底调配、图定套临客、直通套管内、停短开长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加开临时客车,妥善解决车辆运力受限的问题,较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
3、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消化增支因素。为适应第五次大提速的需要,我局在管内京沪通道曲线改造实施过程中,对改线地段采取回收既有线旧长轨铺设新线的做法,节约新钢轨约16千米,减少投资约648万元。2003年我局原方案准备在京九线铺设一种新钢轨无缝线路,为节省铺设费用,控制成本开支,在满足技术条件和标准的前提下,把其中的160千米既有短轨焊接成长轨,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减少了对正常运输秩序的干扰,减少投资约6000万元:
三、充分发挥科技主导作用,努力寻求节支新途径
我们在节约成本支出中坚持面向运输经营主战场,积极借助科技创新来进一步提高效率,挖掘潜力,增加能力,为强化运营成本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1、实施“低烧一号”工程。针对近几年出现的暖冬气候,我局经过论证、实验,并采取加强油罐保温等措施后,实施了“低烧一号”工程,共节约支出1540万元,取得了明显的节支效果;同时,根据季节温度变化情况,制定不同的空调用油单耗并对部分客车进行趟车考核试点,有效地降低了空调用油单耗;此外,针对空调客车在外加油油价高的情况,对客车在外加油进行定量考核,降低了在外空调加油量。
2、提高设备检修效率。2003年,随着运量的不断上升,按照常规检修周期计算,需要中修的机车台数在不断增加,现有设备检修能力已不能满足要求,委外修又将增加成本支出,而且还将影响机车正常供应。针对这种情况,我局通过合理安排维修能力,挖掘设备维修潜力,改委外修为段修,不仅提高了检修效率,也大大节约了检修成本。此外,我局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进行“状态修”、“延长修”试点,减少机车停时,降低检修率,提高机车运用效率,2003年通过延长修,仅机车中修就节约支出164万元。
3、推进施工技术创新。①为提高线路设备技术状态,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施工与运输之间的矛盾,从2000年起,我局在沪宁线实施了工务修理史上前所未有的夜间线路大修综合施工,实现了施工与运输“双赢”的新局面,经济效益十分显著。②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现场胶接绝缘接头是无缝线路施工的一项新技术,它取代厂制胶接绝缘轨,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现场焊接接头数量,2003年仅此一项我局就节约费用约160万元。
四、推进企业内部体制机制创新,不断降低运营成本
1、加强物资集中采购管理,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对近几年来的运输支出要素结构分析,发现路局集中采购的机乍用油、钢轨、枕木支出要占到材料燃料总支出的六成以1:—为此,我局进一步加强物资的采购管理,采取大宗物资集中招标采购的方式,使大宗材料燃料采购成本得到降低此外,我局还加强对大宗物资(如机车用柴油)的价格走势分析,采取“涨价前多储备,跌价前少储备”等灵活机动的采购策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2、实施生产力布局和劳动组织调整,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面对新线开通、运量上升与机务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我局根据部分路段的具体情况,积极改进机车交路,提高机车运用效率。同时,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试点工作,全面完成了27所中小学移交任务,7所医院实现属地移交,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7.3%。
3、强化工资性项目管理,提高资金管理的集中度。严禁局属任何单位自行出台有关工资、福利或补贴办法,对违反规定的单位按规定进行处罚并追究单位领导责任。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严格成本支出范围,强调工资附加费按款源列支,严禁违规挤列运输成本,严格按规定足额分摊运营间接费
按照上面的说法,支出大户单位以全额、全员、全过程控制为目标,通过优化控制制度、核定消耗定额、采取修旧利废等节支降耗措施,严格控制成本支出,确保了路局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铁路上不会裁员的,顶多调你岗位而已,别担心。
没有后台先,没有功绩的先,没有事情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