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坐姿是哪4种??

2024-12-14 00:56:3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跪坐是坐礼中的正统坐姿,即席地而坐,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也就是现在日本人的坐姿。

2、箕踞,是指臀部着地,两脚伸前张开而坐,形似簸箕。

3、胡坐,双足交迭,盘腿而坐,道教中的打坐、佛教中的禅坐与之很相似,由于这种坐姿是从西域传入的,因此被称为胡坐,现在中国北方农村及韩国、朝鲜,还流行这种坐姿;

4、蹲踞,脚板着地,两膝耸起,臀部向下而不贴地,其实就是蹲。

扩展资料:

由于跪坐是正统坐姿,所以在正式场合,不管何种身份的人,如果采用了其他坐姿,就会被认为是很失礼的事情,会被人耻笑。《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译文:原壤是孔子幼年时的朋友,传说他深谙养生之术,很长寿。现在年纪大了,有事找孔子,便蹲在那里等候,孔子见老朋友这么一大把年纪,还如此失礼,便斥责他是“老而不死是为贼”,还用拐杖打他的小腿。

这里固然有玩笑的成分,但也可看出,在坐姿上失礼的确是件很丢人的事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跪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箕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蹲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胡坐

回答2:

  上古室内没有椅子,只有席子,只能席地而坐。坐具及室内陈设会在后面讲到,这裏只说坐姿。

  坐姿主要有两类,跽与踞。根据场合环境不同,坐姿也不一样。但最普及最正式的姿势就是跽,跪坐。跪坐又分三种变化,一种是两膝并紧著席,臀部落在脚跟处。这是一种放松姿态,大部分时间古人都会保持这个姿势。朱熹称这个姿势为“坐”。平日在席上跪坐,身体要稍微向后一些,以示谦恭。吃饭时,食几在席前一尺,身体要尽量前坐,避免饭菜撒落在席上。入席就座,要掀起下裳前摆。下跪时,左足向右一小步,先跪左腿,右足向后,再跪右腿。然后放下衣摆。起立时,先起右腿,再起左腿。次序分别是左足先跪后起,右足后跪先起。这种下跪顺序还有一个原因,士人皆佩剑,且佩在左侧。秦汉以前是青铜剑,剑身短,可以随身佩带而不必解下。秦汉时剑身加长,入席后要解下置於左侧。左足先跪、右足先起,身体左侧始终留有空间,便於紧急时刻拔剑自卫。至今,日本剑道还保留著这种习惯与礼仪。

  席坐时,有一种礼仪叫“辟席”,又叫避席、离席。离开席子,站立答话,以示恭敬。《礼记·曲礼》中说,“君子问更端,则起而对。”这裏的起,就是避席。答话完毕,长辈会令此人“复坐”。

  另一种姿势是两膝保持不变,臀部离开脚跟,上身挺直。这个姿势又叫跽、长跪。朱熹称之为“跪”。《礼记·曲记》疏中说,“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这个姿势表示敬重。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事情紧急时,身躯自发的上抬直立,也可转成长跪。鸿门宴中,刘邦的骖乘,即车右樊哙冲散卫兵破门而入时,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左手按剑与跽姿,都是防卫的姿态。

  第三种是半跪半蹲的姿势,右膝跪地,左足蹲。或拱手,或左手置膝,右手下垂。这是古代的一种军礼,《礼记·曲礼》:“介者不拜,为其拜而蓌拜。”介者,穿甲胄的军人。军人披挂在身,跪下磕头行拜礼是件艰难的事情,因此要采用这种姿势行礼。司马穰苴兵法中说:“国容不入军”。指的是军营中自有规矩,朝堂之上的礼法在军队中不起作用,甚至君王的命令也不起作用。孙膑有言,“君令不入军门”。
  这种半蹲半跪的姿势也见於秦代兵马俑。屈左膝,跪右膝,左手持弩臂,右手握扳机,这种姿势便於发弩,是兵阵中弩兵的形象。金代与清代满族全民皆兵,其礼仪中的打千礼也是古军礼的演变。打千礼,弹下箭袖,左膝前屈,右腿微弯,左手放在左膝上,右手下垂,并问安。

  此外还有一种军礼是肃拜,俯身拱手,又叫长揖。《史记》记载,汉文帝劳军,在将军周勃驻扎的细柳营中,“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这裏行的军礼就是肃拜礼,俯身长揖。